content

聚焦婚慶方式變遷:老輩重傳統 新生代講個性

 2005-03-05 14: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隨著時代的變遷,婚慶的方式也逐漸脫離了傳統的單調與正統,向著個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婚禮儀式、婚宴形式、蜜月旅行的方式,都在悄悄地改變著。

  四十年代結婚重視證婚人

  上世紀40年代,新人如能請到有社會地位的人物來為自己證婚,那將是無比榮耀的事情。婚禮一般前後只持續個把小時,由證婚人說一些祝福新人的話語,沒有什麼像樣的婚宴,只是在禮堂的桌子上放一些糖果、糕點、茶水之物,供來賓隨意取用。

  五十年代婚禮樸素似白紙

  50年代的婚禮就好像一碗清水般,純淨透徹。新人只是找幾個親朋好友,簡單吃個飯,大家聊聊天,就算完成婚禮了。

  六十年代結婚只給一包糖

  60年代,開始有了照結婚照的方式,但和今天的結婚照片相比,當時的結婚照顯得有些呆板和缺少情調。那時的婚宴也是特別的簡樸,一般老百姓結婚就是給親朋好友發一些水果糖和花生、瓜子,稍微有些身份地位的人能在食堂裡訂幾個菜,包頓餃子。

  七十年代新人騎車到洞房

  在70年代婚禮上,三輪車就稱得上豪華婚車了,許多新娘是新郎騎著自行車馱到家裡的,還有一些人乾脆是步行到了新房。

  八十年代婚禮司儀初登場

  在那個時候,「三轉一響」是必不可少的,縫紉機要「蝴蝶」牌的,自行車要「永久」的,手錶要「上海」的,還有櫃子、桌子、椅子加在一起要多少條「腿」都是有規定的。

  80年代後期,才出現了現在意義上的真正的婚宴,在親朋好友中,找出一個能說會道的,能活躍氣氛的人來當司儀,成了那個時代婚禮的標誌。

  九十年代婚禮酒席講排場

  生活漸漸富裕的人們,在慶祝婚禮的方式上,開始投入大量的金錢,互相攀比,大擺酒席,催生了一些專業的婚宴酒樓。由於一些婚慶公司的出現,婚禮在策劃和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十一世紀婚慶方式顯個性

  現代人對婚禮紀念意義的追求正逐步由表面的奢華轉向內在的深刻意味,不少青年辦好結婚證後,不舉行任何儀式,只是通知一下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這樣既節省了金錢,又免去了請客吃飯的麻煩。

  網路的發展也影響了婚慶的方式,網上婚禮悄然興起。新人們將自己的相關資料製成包含文字、圖片、視頻效果的網頁,放在相關網站供親友瀏覽祝賀。

  此外,婚禮的地域場所也在發生著變化,婚禮從賓館、飯店裡面搬到了室外,甚至空中和海裡。別墅婚禮、草坪婚禮、海底婚禮、熱氣球婚禮成為新人們的美好回憶。

中國婦女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