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防衛署 打造軍事強權

〔自由時報編譯吳直耕報導〕據英國泰晤士報2日報導,歐洲聯盟上月成立的歐洲防衛署將研發無人偵察機、新型裝甲車及先進通訊系統,以成為一個軍事超級強權,拉近與美國的國防科技斷層。此舉代表歐盟邁入軍事研發領域的第一步,也意味歐盟將從純粹的政治組織,轉型為政軍功能兼備的組織,將能派遣部隊前往全世界各地落實其成員國達成共識的外交政策。

不過,歐盟成員國對此發展仍存在異議,愛爾蘭及瑞典擔心這項發展違背他們傳統的中立立場;英國則擔心歐盟此舉將衝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與美國的密切軍事關係。

歐洲防衛署英國籍執行長惠尼計畫協調歐盟成員國的軍事活動,以強化歐洲的「國防、科技及工業基礎」。他說:「歐洲並不具備它所應具備的防衛能力。」有關歐洲軍事能力的憂慮起於一九九○年代,當時歐洲國家發現自身沒有辦法阻止巴爾幹半島國家的內戰。此後,歐盟開始推動共同外交政策及設置歐洲防衛署以強化軍事力量。

惠尼說:「歐盟起初設定一個相對小規模的目標,意即有能力派遣六萬部隊上戰場達兩個月之久,然後維持駐軍一年,但未能達成目標。當你想到全歐洲有兩百萬男男女女在部隊服務,整體國防支出達一千六百億歐元(合台幣六點四兆元 ),這個現象暗示錢並沒有花在刀口上。」

此外,惠尼分析,歐盟軍事力量的另一個問題在於部隊分散各國,仍停留在以蘇聯為假想敵,而且沒有進化到「資訊時代」的戰爭型態。惠尼指出:「現代戰爭需倚賴情報。真的有必要花錢在歐洲維持擁有一萬一千輛主力坦克的部隊?若將經費轉移到如通訊在內的先進科技,是否更恰當?」

資源重疊也是歐盟軍力發展的絆腳石。由於各國軍力結構相彷,歐盟整體擁有太多軍機、軍艦及坦克。此外,歐洲各國國防工業也有許多重複。全歐洲有六家坦克製造商,許多國家各自獨立研發新型無人偵察機及新型裝甲車。惠尼的首要任務即整合這些計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