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兩年重讀一次《易經》
1927年元旦,貝嘉出生在法國馬賽,並沿用了母親的姓氏。父親加斯東.貝爾熱是位哲學家、教育家和東方學家。
貝嘉 生命之樹常青
四部經典作品本月在北京上演--
2月25日、26日晚,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莫里斯.貝嘉這位「現代芭蕾常青樹」半個世紀來的四部經典《火鳥》、《波萊羅》、《小柔板》和《七段希臘舞》將上演,2001年秋該團來京演出搖滾芭蕾《生命之舞》時的震撼有可能重現。貝嘉之名如雷貫耳,那他又有怎樣的人生傳奇呢?
■每兩年重讀一次《易經》
1927年元旦,貝嘉出生在法國馬賽,並沿用了母親的姓氏。父親加斯東.貝爾熱是位哲學家、教育家和東方學家。
(貝嘉 生命之樹常青)
他篤信精神意韻濃重的東方文化和中國智慧,父親的文化修養使貝嘉終生受益---他從小便有機會大量地接觸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文化,進而養成了持續至今、每兩年必重讀一遍《易經》的習慣,鑄就了敢於向一切傳統勢力挑戰的品格,更對一個多變和多元的世界充滿了嚮往。
■為矯正骨骼而學舞竟成大師
與許多芭蕾舞者缺少普通教育不同,貝嘉早在馬賽讀書時,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幸的是,戰爭造成的食物短缺和營養不良,嚴重地影響了他的骨骼發育,並使他常常全身麻木酸脹,最後只能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學舞---原本只打算能矯正骨骼的病理現象,並多少增強一下體質,卻不料一發而不可收,最終成了畢生與舞為伴的現代芭蕾大師。
與許多芭蕾舞者知識結構單一不同,貝嘉是取得了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學士學位之後,才正式走進專業舞蹈生涯的,廣博的知識結構為他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與許多編導沒有跳過主要角色不同,貝嘉曾相繼在法國的巴黎芭蕾舞團、英國的國際芭蕾舞團和瑞典的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主演過許多古典芭蕾和現代芭蕾,這些經歷成為他日後編舞時的重要前提。
■從離經叛道到登上高峰
就編舞而言,貝嘉可謂出道頗早。1946年,19歲的他便推出了處女作《年輕的侍從》。不過,作為編導新秀的聲名鵲起,還是從他1952年為瑞典電視臺成功創作的芭蕾舞劇《火鳥》開始的---年輕氣盛的他徹底拋棄了1910年首演的經典中那個俄羅斯的民間傳說,而改用兩個無國籍、無年代的男演員去扮演火鳥和不死鳥,結果用充滿了陽剛之氣的動作語匯,直截了當地抒發了人類對壓迫的反抗和對自由的渴望,最終使得這隻「火鳥」成為紅色的革命符號。這一切在當時的西方,純屬離經叛道,在保守勢力怒氣衝天之時,卻使他從此抓住了公眾的眼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貝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