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 考12分的學生當教師

「我們縣曾對回縣就業的師範專科生進行了專業考試,試題都是所學專業的較為基本的知識,考下來,不少人是三四十分,最低的只有12分。可這位考12分的學生還得去當初中教師,因為考生人數不夠,來者不拒。」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重慶市下轄某縣的一名中等師範教師給記者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對貧困農村教師素質低下重重憂慮。他在信中提到,重慶市一些重點高中每年招生的錄取平均分是600多分,而在有的師範學校,招生的平均錄取分數是200分左右,其中還包括近30分的體育成績。

  「進來之後,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怎麼學習,晚上翻牆出去上網,白天在教室裡睡覺,真的是一些不學無術的垃圾學生。可怪就怪在他們中也有人今年居然通過了縣裡組織的就業招考,目前已經當上了正式的小學教師。我想,原因一是農村小學急需補充教師,二是在縣外師範學校畢業的學生比我校的這些學生還差。」

  據知情人士介紹,當年考試時的最低考分未必低至12分,但確有部分考分較低的人被錄取為教師,這是因為針對該縣教師迄今仍有 700多人缺口的現實。當地出臺了本科生全部就業、專科和師範等學歷的畢業生需要經過考試錄用的政策,其中,專科生的就業比例較高,達90%左右,但因為有的人報名後缺考,最後,計畫錄取的數量大於實際參加考試人數的數量,所以,有的考得不太理想的人仍然被錄取了。

  城鄉教師待遇反差實在太大 圓規還是上世紀70年代買的

  這名老師所描述的農村教師素質堪憂的現狀,事實上在西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

  「是的,貧困農村的師資問題已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在我們這裡,高中缺教師,就從優秀初中教師中選;初中教師不夠,教得好的小學老師就頂上來了。」重慶南川市城口中學副校長歐祥明介紹說,個中關鍵是待遇太低導致優秀師資不願意到這裡來,「貧困山區和發達地區教師之間的反差實在太大了,我們這裡的本科生大多隻有六七百元工資,沒有其他收入,效益最好的學校,每月一人也最多隻有可憐巴巴的一兩百元」。

  「我們作為一所縣完中,許多教學設備都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購置的。圓規壞了,就夠我們發愁的,要想買個多媒體設備,難上加難。我們新近買了兩台電腦,還是貸款買的。」

  在這個紅軍曾駐紮過的革命老區,完全是吃飯財政,當地響亮地提出了教育扶貧的口號,告訴老百姓一個初中生只能養活自己,一個高中生可養活全家,而一名大學生則可能帶動全村。但是,即使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教育,仍「手長衣袖短」,2000多名教師的工資就夠打發了,實諉話旆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