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復旦育成腦細胞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科學家成功在實驗室培植出全球首批人類腦細胞,並將之移植到一名頭部嚴重受傷的病人,助其重拾走路能力。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為意外受傷的病人帶來希望,亦為中風、老人痴呆症、柏金遜症及其它衰退性腦病的患者帶來曙光。

研究員強調有關研究尚處於試驗階段,但表示將來有可能應用於類似已故影星基思杜化李夫等脊椎受損患者的身上。以拍攝電影《超人》系列而聞名的基思杜化李夫因為騎馬意外而引致癱瘓,他在去年逝世。在初部試驗階段,一名接受實驗室培植腦細胞移植的病人似乎重拾走路能力。

英國專家專程赴上海觀察

負責是項研究的上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朱劍虹博士,本月較後時間將赴英國倫敦宣布有關研究結果。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沃爾夫森中心幹細胞生物實驗室總監明傑說:「這是全球首次。」明傑已親身到上海考察過朱劍虹的研究,並觀察8名接受朱劍虹治療的病人目前的情況。明傑說:「很多人一直嘗試在實驗室培植腦細胞,但沒人成功。若果初部結果屬實,那將是嶄新治療法的一大啟示。」

科學家相信,若果找到培植神經細胞的方法,很多現時的不治之症便可以迎刃而解。神經細胞是組成腦部及脊椎功能部分的細胞。成人的神經細胞差不多完全喪失分裂、生長及壞死後自我補充的功能。在25歲過後,成年人平均每星期失去數以百萬計神經細胞。步入晚年,這個過程更會因為柏金遜症等疾病而加速,導致喪失記憶,最後連患者的本質性格亦受到摧毀。

科學家亦著手研究,令神經細胞再次重拾分裂、生長及自我修補的方法,90年代幹細胞的發現為有關研究帶來希望。綽號「百變細胞」的幹細胞是一種原始細胞,擁有可分裂及生長為差不多任何特別種類細胞的功能。

病人頭骨鑽孔移植腦細胞

然而,以往嘗試以幹細胞培植腦細胞之舉均告失敗。朱劍虹則從所屬醫院的病人取得腦細胞樣本,成功培植數百萬個腦細胞,並為一名嚴重頭部受傷的病人進行細胞移植。他先在病人的頭骨上鑽出數個小孔,然後在受傷部分移植腦細胞群組。

根據由明傑替朱劍虹撰寫的研究發明報告表示,手術後進行的多次腦部素描,顯示新移植的腦細胞有進一步生長,並與病人本身沒受損的腦細胞合而為一,協助病人重拾因意外而喪失的部分機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