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港媒:趙紫陽後事處理顯中國官場悲哀

 2005-01-25 15: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病逝至今,中共官方對後事安排十分低調,香港媒體分析,這是因為中共高層的政治考慮凌駕一切,在內部主要是從嚴從緊,在外部則低調淡化。與此同時,當中共看到民間反應時,又不能不做出一些彈性處理,因此出現時松時緊的局面。這都是中國官場的悲哀。

香港明報今天發表時事評論員文章指出,一九八九年中國前總理胡耀邦逝世時,中共高層對他的評價也出現分歧。一般認為胡耀邦逝世時仍然是政治局常委,而且對中共與對中國貢獻良多,應該高規格處理喪禮;但是保守意見認為胡耀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是嚴重的政治錯誤,所以不能隆重地處理他的後事。

結果胡耀邦遺孀及家屬直接找上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為胡耀邦討公道。當時爭論的最關鍵字眼是要不要稱胡耀邦為「無產階級革命家」。

這個稱號對中共高幹來說,是至高無尚的光榮,但是在胡耀邦悼詞的最初版本中卻沒有出現,顯示保守力量在評價胡耀邦的問題上仍居主導。最後在胡的家人據理力爭下,才將此稱號寫進悼詞。

文章指出,可見中國政治的意識形態枷鎖即使對已故的人來說,也是千斤重擔。

文章說,趙紫陽的情況比胡耀邦更困難,相信其家屬在後事安排和對趙的評價方面也有所堅持,才導致後事的安排久未有結論。但是預料趙家人的堅持未必有效,因為中共高層仍有關鍵人物對趙存有成見。「故人懷憾生人哀」,這又是中國政治的另一悲歌。

評論進一步指出,趙的後事久未能處理的另個原因,是中共新領導層一方面要平衡黨內對趙不滿的意見,又擔心民間的不滿藉悼念趙紫陽而爆發出來,因此壓低對趙的評價。

評論認為,要妥善處理趙紫陽的後事及其評價,關鍵在於中共高層能否打開心結,對自己增加信心,面對事實。官方如今做法雖較以前高明,時松時緊地拿捏分寸,讓外界逐步消化趙的死訊,但如果只顧死守一黨之見,也只會「穩定」於一時,最終還是改變不了歷史的評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