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大劇院處境尷尬

最近,從正在日夜地緊張施工的中國國家大劇院傳出消息:於2001年12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的大劇院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包括缺少建設資金2億多元人民幣(約4000多萬新元)。

這座設計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宏偉劇院位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側,佔地11.89萬平方米,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總建築面積約16.5萬平方米,5463個座位,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以及藝術展廳、藝術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設施。

國家大劇院工程業主委員會主席萬嗣銓坦言:目前,擺在國家大劇院面前的三大難題:

一是建成後歸誰管理。經過協商,初步意向是歸文化部。

二是國家大劇院到底是公益性機構還是企業性機構。如果是公益性機構,政府每年就要拿出大筆財政補貼給大劇院,如果是企業,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劇院,經營起來將會很困難。

第三是缺少資金,國家大劇院總投資為26億88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但建成實際需要約30億元,初步估計缺少資金2億多元。

據統計,國家大劇院平均每個座位造價50多萬元。以每個希望小學平均造價25萬(參照浙江標準)計算,每個座位平均可以建2所希望小學,國家大劇院總投資可以建(5463x2)1萬926所希望小學。

而據中國青基會通訊報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自1989年創立以來,15年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22億多元,資助250多萬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援建希望小學9508所。

從比較可以看出,國家大劇院這一項建設投入遠比「希望工程」15年的募資還多。

據有關人士介紹,建成後的國家大劇院投入使用後,每年的開支在7000萬元左右。那麼大劇院將來的門票該賣多少錢呢?

前幾年投資5億元建成的上海大劇院正式演出票價是100元到800元,國家大劇院投資30億元,平均門票低於1000元肯定賠錢。

但如果維持高票價,國家大劇院將與大多數中國人無緣,成了極少數人享受的場所,這與「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初衷相悖;而要人人都消費得起,國家大劇院就必須屬於公益性文化設施。

就目前來看,不少意見傾向於國家大劇院的公益性定位。

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主任吳祖強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大劇院是讓其獨立經營的。因為,它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形象。」

任何重大的工程項目都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人們都可以理解,但是,一個投資30億元的龐大工程,居然在快要建成的時候還沒想好它的設計定位,這簡直是在開玩笑。花了納稅人的大量金錢,老百姓會有所不滿,現在又添一個每年7000萬元運轉的負擔,又有多少納稅人願意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