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儲成負擔 通脹加大 黑錢伺機逃離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已逼近6000億美元。由於中國採用固定匯率機制,中央銀行被迫向市場投放近4萬億人民幣買進這些美元。這種被迫的通貨膨脹,對中國市場造成巨大通脹壓力。

*人民幣在國內實際上貶值

去年中國食品、水、煤、電、油等基本生活資料漲價幅度達24%至100%,人民幣在國內實際上貶值,對有4萬億壞賬的國內銀行系統的維持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若市場出現大規模提款潮,中國國內銀行系統將無法兌現,並衝擊社會。

中共處於政治壓力,急於釋放外匯儲備。1月10日,本週一,手中持有16億美元現金的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繼續對130億美元收購美國同業對手優尼科公司(Unocal)的報導保持沉默。

2004年12月18日,中海油對外宣布已完成對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專案權益的收購,據悉收購資金達3.48億美元。

為了降低通脹壓力。中國外匯管理局本週批准了第一筆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額度,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獲得在境外運用17.5億美元外匯的額度。與此同時,中央銀行本週公開發行900億人民幣的票據,這是自1996年央行票據發行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旨在回籠人民幣資金。

*外匯儲備成中國負擔

2004年境外資金出於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湧入中國,境內也熱衷於將美元換成人民幣。
本週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自1996年以來最大規模的900億元票據發行,以期回籠資金,同時沖抵因買入外匯而增加的貨幣投放。2004年12月,中央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第六屆中國經濟學家論壇上承認,外匯佔款確實增加過快,央行面臨的對衝壓力在加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殷劍峰博士也認爲,央行票據對沖的成本太高。此前有專家估計,央行每年要爲200億元左右的票據利息「買單」,但央行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中資公司大舉購買海外資產

爲了減少外匯儲備上升所造成的壓力,中國開始鼓勵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同時放寬中國官民攜帶外匯出境的限制。

2004年10月,商業部頒布《關於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准事項的規定》鼓勵中資企業到海外投資。從沖抵中央銀行越來越多的美元儲備的角度來看,近來中資公司在海外一系列的大手筆收購行爲不難理解。

2004 年12月8日,持有約4億美元現金的聯想電腦公司宣布以17.5億美金收購IBM累計虧損近10億美元的個人電腦業務。2005年1月10日,中國外匯管理局批准中國平安保險有限公司外匯資金境外運用額度17.5億美元。這是自2004年8月國務院批准的《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來,首次允許中國保險公司外匯資金投資海外。

據悉,中資公司海外收購資產的資金,最終來源是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國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說:"中國官場的制度性腐敗,中國官員正利用這次機會,將貪污的資金紛紛帶出海外,國有資產流失會加速,中國國內銀行壞帳還會惡化,銀行系統一旦崩潰,中國社會可能陷入混亂"。

Dajiyuan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