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出現近10年來罕見全封 封河繼續上延

截至元月10日,由於天氣持續低溫,黃河入海口100餘公里河道內出現罕見的全面封河現象。據悉,這也是近10年來黃河河道首次出現「全封」。

  據黃河入海口河務部門介紹,按照黃河封河一般規律,天氣降溫,黃河開始出現淌凌,隨著氣溫的降低,淌凌密度逐漸增加,冰量加厚,當較大面積冰塊淌至黃河拐彎處時,冰凌停滯下來,淌凌受阻,零星冰塊開始溯上排封,堆積在一起,出現封河,如果水量小、流速慢,叫「平封」,封厚一般在5-10厘米;如果水流急,淌凌速度加快,沿上游淌下來的冰凌借力上爬下叉,出現「插封」,這時冰厚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厚可達20厘米以上。近十幾年來,黃河封河以間隔封河、分段插封為主,河道拐彎處下游一般不會封凍,黃河口百公里河道內常常出現冰封與水流並存的特有景象。

  今年由於天氣溫度時高時低,冰凌也隨之時開時凍,中午解凍的冰凌往下流淌時,夜間又被重新封凍起來,而黃河入海口門處卻始終未解凍,由此出現了大面積、不間斷的河道境內「全封」的特殊景觀。目前封河出現繼續上延趨勢。

  此間專家提出,黃河防凌關鍵不在於封河,而在於開河。這種「全封」現象極不利於開河,河道中間沒有了間隔,解凍的冰凌缺少了「緩衝」這一重要環節,如果氣溫一旦回升,上游冰開,再次出現淌凌,而下游河道仍然封凍,大量冰凌齊壅下來,極易形成「冰壩」,阻斷水流,抬高水位,形成凌汛。

  針對黃河入海河道目前複雜的防凌形勢,當地河務職工正密切關注氣溫和凌情變化,加強了凌期值班。為了做好窄河道可能出現的突發性凌汛,當地河務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對轄區內的泄洪設施進行了啟閉試驗,並充分利用衛星觀測、工作組巡迴督察等各項有效措施,確保黃河防凌安全。


(新華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