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推動了歷史

「懶惰」為節省生命能量之本。

  有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做《懶人長壽》,說的是,要想獲得健康、成就與長久的能力,必須改變「不要懶惰」的想法,鑒於壓力有害健康,應該鼓勵人們放鬆、睡點懶覺、少吃些、用例行日常工作代替過度運動等,最重要的觀點是,「懶惰為節省生命能量之本」。這本書德國非常暢銷,它講的不僅是一種養生觀念,更是一種成功理念。

  無獨有偶,有一種「新懶人主義」也在「暢銷」起來。新懶人主義的宗旨是「人生得意須盡懶」,本著簡潔的理念,崇尚新世紀裡的嶄新生活方式,深入學習刪繁就簡的生活與工作技巧,從而可以從容駕馭去蕪存菁的攻略秘術,最後達到如魚得水的返璞歸真境界。新懶人主義的目標就是清新、單純、自然、健康的新生活。
  新懶人主義並非空穴來風。有調查顯示,人類精力的60%以上用於抵抗壓力的侵蝕、完成責任以及對規章制度的遵循上,大量的沒有任何作用和效果的人際交往充斥在我們身旁,創造力被浪費,熱情被消耗,機械的一成不變的步驟強佔了我們的時間和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很多人生樂趣被剝奪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被大大壓縮了,生命的濃度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

  與此相似的觀點便是「懶人推動了歷史」的說法。在研究過許多政治家和科學家的成功之路後發現,成功人士和那些具有領袖氣質的人,往往都傾向於做自己喜歡或認為重要的事,而對於其它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推遲就推遲,實在非做不可的話,也要想個最簡便的做法。而事實上,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正是源自這種「懶人」的想法。所以有人戲言,是懶人推動了歷史發展,懶人更適合當領導,因為領導的本質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地做事。其實早在中國古代,軍事家們就曾在選拔軍官時,把人分成了四類,並認為,聰明但懶惰的人可以做將軍,聰明而勤奮的人可以做參謀,又笨又懶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奮的人只會添亂,這種人最要不得。由此可見,「懶」得恰到好處也會成為一種才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