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9日投票選舉新自治政府主席,伊國則將在30日(即布希宣誓就職第二任期的十天後 )選出新的國家議會,可說是布希欲在幾乎都由君王、獨裁者和神權主義者統治的中東地區推展民主的願景首度面臨重大考驗。從布希的觀點而言,若能在這兩個堪稱全球最不穩定的地區辦好選舉,將可激發改革的連鎖效應,並撼動整個阿拉伯世界專制政府的輿論壓力。不過批評人士指出,「戰區」一詞在中東地區具有不祥的意義,暴力與恐怖主義的惡性循環也可能引發進一步動亂,影響布希的民主大計。
這兩次選舉都可能無法在投票當天就公布最後計票結果,大選的漣漪效應也可能得等到數月、甚至數年後才會明朗。不過分析家和美國官員都認為,前述兩次選舉不論是成功或失敗,都會在布希的政績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號。曾任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幕僚長、目前是保守主義政論雜誌「旗幟週刊」總編輯的克里斯托表示,這兩次大選對布希的政績意味著極重要的意義與成就;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情勢雖無法在選舉過後就立刻改變,但這種威爾森主義(即外交政策應以促進美國理想為原則 )的民主可能會變成布希的真正成就。
許多人仍把在中東推展民主視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去年曾在美國主導的伊拉克聯合政府擔任高級顧問的戴蒙德表示,布希若堅持伊拉克如期在月底舉行大選,只會加速伊國爆發內戰;邱吉爾式的決心和剛愎自用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布希是非常固執的人」,「我想他在此問題上會跨越此線」。
布希把在中東推展民主列為其重要施政目標 - 至少口頭上如此。他去年11月呼籲推動「自由的前導策略」,將以數十年時間向阿拉伯世界推展多元主義觀念,和美國兩位前總統威爾森及里根的理想主義遙相呼應。布希私下曾表示,他若能達成此目標,將可成為美國五十年來最受人緬懷的總統。
自由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中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