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專家:海嘯預警機制教育重於硬體設備

聯合國「降低災害國際策略 (ISDR)」小組主任布瑞生諾表示,建立海嘯早期預警沒有科學或技術上的障礙,關鍵在於整個機制應如何有效運作,以達到預警的目標,對民眾和決策者的教育可能比硬體設施更為重要。

根據專家估計,一個區域性海嘯早期預警系統中的技術層面並不困難,只需要兩千萬美元左右,加上目前各國都不同的災難預警系統,如在印度洋裝設感應器等海面儀錶,才不過八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美元。

布瑞生諾指出,由於科學家已完全瞭解海嘯,海嘯預警並不是科技突破,因此,從科學、技數層面,建立海嘯預警可能是輕而易舉之事,例如十五年前就有在印度洋建立海嘯預警系統的建議,但是一直未受到重視,關鍵在這次南亞海嘯前,沒人預期海嘯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災難。

他表示,一個有效的海嘯預警機制,除了預警系統本身外,更須要如通訊、溝通、因應、民眾與決策者的教育、和地方、國家及區域系統的整合。

布瑞生諾表示,南亞海嘯中有許多「美麗的故事」,例如有一位英國女童因對海嘯的認識,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這些都顯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南亞海嘯已使人類瞭解,沒有任何人可免於災難的威脅,許多人對海嘯已建立的很高的警覺意識。

目前全球只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政府間海洋委員會 (IOC),在太平洋設立了海嘯預警系統 (TWSP)。這個系統共有二十六個會員,整合了國家、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和位於夏威夷的國際海嘯資訊中心(ITIC)。

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運用了全球數百個地震觀測站和水面儀錶來監控、偵測海嘯波浪。

布瑞生諾指出,世界降低災害會議定本月十八至二十二日在日本神戶舉行,議題涵蓋水災、地震、颶風、颱風、土石流、乾旱等災難,由於南亞海嘯,海嘯和它的早期預警系統已成為會議的焦點,一般預期在會中將具體確定如何在印度洋、甚至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建立有效的全球海嘯預警機制。

(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七日專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