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粟

國際社會對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的賑災捐款,似乎演變成一場「一級方程式」競賽。日本一出手便承諾5億美元,有壓場的作用,贏得國際普遍的讚賞。日本的大手筆,像一個發動機,其他原本還「阮囊羞澀」的國家,都不得不亦步亦趨。澳洲加足馬力,從後趕上,現以8億多美元領先龍虎榜,德國和歐盟也已超越日本。

  亞洲方面,中國也在不斷加油,連「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朝鮮也獻捐15萬美元,意思意思的舉動受到了注意。

  從昨天見報的數字看來,新加坡政府雖然又多承諾了1000萬美元,還是無法擠進20大。

  兩天前還受西方媒體揶揄的中東國家,也在加緊踩油,幾個主要中東國家就算無意爭排名,看來也不想落得太后。

  世界捐款先溫後熱,也許是一開始沒有意識到這場災難的嚴重性。對於別個國家和地區的災難,我國的捐款態度一向非常謹慎,堅守新加坡不過是個小國,任何捐助只能是量力而為,一般上是二三十萬美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當然國際上難免有人以為新加坡是個富裕的國家,出手應該更加大方。

  新加坡現在的捐助策略很明顯,由政府發動和鼓勵民間跟政府一起捐獻,這次的印度洋大海嘯災難的賑災捐款,民間響應空前熱烈,更具意義的是,作為政府的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也捐出1000萬美元,事實上也包含了政府很大的心意。

  國際媒體輿論也對一些國家的熱心作出解讀,如說美國乘機要表達對回教徒的友好,中國也要表示其和平崛起,日本也要爭取本區域的國家,重振其影響力……無論如何,大國能自覺他們的國際義務,為受災的發展中國家「雪中送炭」,長遠來說是播撒世界和平的種子,受惠的是全世界。

  國際認捐的數目已達50億美元,不是個小數目,很自然而然地讓人想到,如何善加利用款項,許多捐獻國的領袖更不願意明說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確保國際捐款不會被受災國官員中飽私囊?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警告,任何人挪用或詐騙來自國內外的捐款將受重罰。他說:「當我們的國家遭受如此恐怖的災難,如果有人乘機撈取利益,是非常遺憾的事。」印尼總統說出其他捐助國不方便說的話。

  新加坡除了出錢之外,也出動人力物力,把印尼災區當作我們的賑災工作重點,調派了900多人、數架契努克型直升機、運輸機、兩艘登陸艦,到蘇門答臘展開救援工作,打通了救援的通道。我國的救援人員和設備也派到泰國、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新加坡的軍人和民防、救護人員在救災工作上所表現出的訓練有素和效率,令我們感到放心。

  新加坡這個小紅點在救災方面的效率肯ɑ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