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導:中國市長演練如何「對付」記者

突發事件是新聞,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黨政官員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本身也是新聞。

  現代信息技術將把黨政官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記錄在案,它們是否經得起公眾和研究人員審視、推敲?

  「對付」記者,正成為中國市長的必修課。日前,來自中國30多個城市的市長參加了「應對突發事件和危機處理市長研討班」。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幹部培訓中心和中國市長協會主辦的研討班,中心內容是危機時刻如何與媒體溝通,也就是培訓市長應對記者的能力。

  在這個課堂上,市長們接受了怎樣的訓練?

   市長演習「記者遭遇戰」

  在廣州市的一個會議室裡,廣西南寧市市長林國強被公關專家請了出來。

  專家:「假設你剛參加完一個國際會議,在會場門口被香港電視記者攔住。記者問你:『有美國媒體報導,一位移居美國的市民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使用過貴市生產的一種含血液成分的藥物導致愛滋病感染,他已向法院起訴貴市政府隱瞞真相,索賠500萬元。世衛專家估計,服用該藥物導致感染者超過1000人。您對此事有何評論?』」

  林國強回答:「藥品生產管理權在衛生部門,我不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合適人選。」林國強巧妙地把「皮球」踢了出去。

  林國強旁邊的安徽省蚌埠市市長花建慧被請了出來:「請你代表衛生部回應這個問題。」

  花建慧:「我們不希望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感到非常遺憾。我們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專家:「按中國的法規,政府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中國從「非典」開始到北京密雲事件到吉林大火事件,已有近十位官員因為責任事故引咎辭職,是否表明中國已經開始實行官員問責制?」

  花建慧:「這是肯定的。」專家:「那你會引咎辭職嗎?」

  花建慧:「如果這件事情是我沒有盡到責任而引發的,我會引咎辭職。」

  專家:「如果感染者是你的家人,那麼你的說法會是一樣的嗎?」

  ……專家步步緊逼,市長進退有據。

  這是在「應對突發事件和危機處理市長研討班」上的一節練習課。

  研討班上,偉達(中國)公司高級總監孫玉紅帶來了美國「9.11」事件中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發表電視講話的片段,給市長們詳細講解地方領導人在危急時刻的最佳表現。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薛瀾用北美停電事故、香港禽流感案例,向市長們講解各級政府官員與公眾、媒體溝通的方法和效果。

  公關專家幫助市長設計應對各種採訪的流程和技巧,包括怎樣對公眾講話,如何佈置信⒎⒉枷殖∽鈑欣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