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海嘯災難看中外新聞報導角度的差異

26日印度,斯里蘭卡等地中海國家的海嘯災難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據《中國之聲》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今天也發表講話,說是多年未遇。全世界善良的人民為災民流淚。

天天看電視總覺得無論是對自然災難,還是對人為災難的報導中西方角度不同。

外國新聞媒體報導的主角是災民。我們這2天看到的電視畫面是大量兒童的屍體,悲痛欲絕的母親,荒涼的斷壁殘垣,逃難人群的驚魂未定。10米高吞歿一切的巨浪……所到之處城市成了廢墟「,沙灘成了停屍場。」
{美聯社語}。給人的感覺是海嘯這目前人類無法戰勝的自然災害的可怕與恐怖。

而我們的新聞往往迴避。看不到我們的記者像國外記者採訪印度尼西亞海嘯災民一樣,採訪大興安嶺的火災災民,看不到去年新疆地震災民的屍體,看不到喪失親人後的人民的痛苦的淚水和惘然。難道他們沒有淚水,沒有驚恐?沒有真情實感?顯然不真實不客觀。

相反我們的政府管員成了頻頻報導的主角。他們前呼後擁走向災民。人民對他們是笑容,是感激。1992年我的家鄉發生特大水災大水淹沒了2層樓,農村只看見樹頂在水中飄曳,很慘。電視裡播放的是一個姓姜的市領導在打吊針。為領導歌功頌德。當然不是說否認市長的工作,總覺得有點作秀。新聞報導錯了位。後來此人調到省裡。

試問:去年湖南衡陽大火國內記者怎麼報導的?和人家西方記者報導的角度同嗎?
新聞應該回歸自然,回歸人本主義。人民有理由知道災難的起因,狀況,後果和責任。
不希望再看到「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這樣糊弄人民的外交詞令。比如沉船,比如大連飛機失事.

民憤/推薦

本文留言

作者海洌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