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批量製造百萬富翁 已淪為腐敗重災區 (3)

「大躍進」式湧現 獨立學院缺監管

  我國2003年高校在校生規模1600萬人左右,毛入學率僅為15%,每年都有大量考生因微弱的分數之差被遺憾地擋在大學門檻外。供需矛盾突出,國家財力有限。於是,作為「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的獨立學院應運而生。但如今獨立學院呈現「大躍進」式湧現,並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院長孫松發說:「一下子冒出這麼多獨立學院,且問題不斷,掌握審批大權的主管部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瞭解,儘管因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不達標,湖北省已有3所獨立學院今年被停止招生,但仍有近一半獨立學院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獨立學院在辦學機制上存在的問題,是其先天不足,而教育主管部門對其監管的缺位則導致其後天不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育專家指出,獨立學院有公辦大學之名,少公辦大學之實;有民辦大學的籌資渠道,缺民辦大學的監管機制。從這個意義上說,獨立學院就像一個「怪胎」。

  很多獨立學院投資者也不願背「怪胎」的罵名。投資多所獨立學院的弘博集團董事長巴能軍說:「獨立學院一開始依靠挂公辦大學『牌子』打開市場。但挂了『牌子』,就亂了市場,這是一種許可證制度下形成的相對壟斷。有些學校『牌子』響,儘管辦得不好,卻誤導了很多學生及家長。」巴能軍表示,著眼長遠,獨立學院亟須教育部門營造統一的政策環境。他贊成獨立學院摘掉身後公辦大學的「牌子」,這有利於獨立學院之間、獨立學院與純民辦高校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於獨立學院強化自身品牌意識。

  前不久,來自國內部分高校的管理專家在一次研討會上大聲疾呼:獨立學院已有140多萬在校生,且每年還在增加,主管部門應採取措施迅速改變對獨立學院監管缺位或不到位的現狀。


(南方都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