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學生在中國大使館的經歷

眾所周知,胡溫新政強調政府應多為民辦實事,胡總書記也提出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新三民主義。主流媒體通篇渲染報導,一時間這小百姓和官方之間也是親近了不少。
我朋友是一個剛完成學業準備回國的平常小女生, 在回國前她需要到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去辦理留學認證書。擁有這個留學認證書的好處是她的學業,以及文憑會被國家承認,她在回國後,除了選擇外資,民營工作以外,還可以應聘公務員一職 。

中午的吉隆坡,陽光猛烈,炎熱無比。只能依靠很不方便的大馬公共交通系統的我朋友,花了二個小時的時間來到位於吉隆坡安邦區的中國大使館所在地。順著高高的象牙色的實心圍牆,你能看到緊閉大門邊有一個小窗口。和一步之遙的英國駐大馬大使館那種彫花鋼欄外觀相比,中國駐大馬大使館的外觀也極具中國官方建築特色,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熟悉。

我朋友就頂著酷熱的陽光,向小窗口裡的執班的馬來人說明來意。一個馬來人遞出一張紙片,上面印著一些電話號碼和名字,然後打手勢示意我朋友打電話給她所要找的部門。以下是他們之間的對話:

『你好,我是在大馬的一個中國學生,我現在完成我的學業,想辦理一個留學認證書,今天我可以不可以辦理?』

『你的所有的證件是不是帶齊了?』

『是,我都帶了。』

『你過一段時間來辦吧。我們現在正忙著要迎接一位中央來的領導。還沒空理你呢。』

『那我可以不可以把我的有關資料留在你這兒?因為我來一次不是很方便,我過一段時間再來取。』

『不行,我們忙著呢,沒空理你。』

『那你們什麼時候才有空為中國人辦事呢?』

『你什麼意思,你什麼意思?』

『你那樣告訴我,我當然要那樣問了。』

對方隨即挂斷電話不再理睬我朋友。

二個小時的辛苦行程,被四句理由充分回答話就打發了。沒有一絲一點的商量餘地,語氣也是相當地傲慢。對一個自費留學的中國學生,好像一切在外的苦,累都是自找的。除開學業中的辛苦,最小心就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態度。我的朋友在出國時,就被叮囑在外言行謹慎,不要丟中國人的臉, 不要被外國人小看。也是這樣,二年時間裏,她的言行沒有被外國人小看,只是到了末了,來到母親的門前,卻被娘家人如此冷淡對待。

對,接待中央來人,在中國是重要過一個小百姓的事;作小民的我的朋友,也相當理解,所以不敢強求今天就辦她的事。對方不給餘地處理方式中國人都接受,可是那說話語氣根本就沒有把小百姓的事兒當回事。俗語云:兒不嫌母醜。 可是現在母親不擔待你了,這事又怎麼辦呢?

末了,再問一句:什麼時候小百姓能真正沐浴這新政春風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