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和法語有個誤會

 2004-10-12 08: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初到法蘭西,不論到那裡,好奇的主人總是要問:你是怎樣決定要學法語然後到我們法國來呢?言外之意,也是問為什麼不學英語到美麗的阿美利加去。我無言以對。說起來誰也不信,我既沒有選法語也沒有選法國,是祖國選了我到這裡來。那麼你不高興嗎?我正好很高興。法蘭西文化博大精深,法語如歌如泣般的美麗,我三生有幸。在法國多年,深刻體會到文化不同會造成語言習慣的不同,我就曾遭遇了不少大大小小的誤會。

  「忙不忙」和「你有時間嗎」

  剛到法國時,見到法國人往往按中國的習慣問對方:「最近忙不忙?」實際上,就是客套一下,並沒有非要知道人家最近在幹什麼的意思。法國人大概從來沒有回答過這種問題,居然張口結舌,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如果說忙,豈不是說沒有時間跟這中國人說話嗎?如果說不忙,誰知這中國人打算讓我幫他幹什麼事呢?)。漫步在法國城市的街頭,常會有人攔住你問:「Vous avez l'heure?」(直譯「你有時間嗎?)如果你客氣地回答「有」,那麼問話的法國人又會愣住了:「有,你就告訴我呀!」原來,許多法國人不戴手錶,實際上是想找人問問「現在幾點鐘了?」

  法國人不喜歡讓生活受鐘錶的擺佈,他們有時會說某人行為「像鐘錶一樣精確」,實際上是在擠兌這個人太機械,不懂生活。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法國人都沒有時間觀念。我們公司的一位小主管,上班來不僅戴手錶,而且每天把表撥快20到40分鐘不等。問他為什麼把表撥快,他說是為了施加時間壓力,和自己的拖拉的惰性作鬥爭。至於每天撥快的時間不等,那是要迷惑自己的潛意識,防止形成新的時間慣性。

  翟華怎樣變成了「於阿哉」

  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我自己的名字,在法國不很幸運。法國人根本不會發「之」這個音,因此我的姓便被念成「哉」與「採」之間的一種音。我試圖糾正他們,教他們發捲舌的「翟」,幾乎成功。直到有一天,一位法國同學來質問我:你說你的姓要念成什麼「之-埃-翟」,怎麼我聽見你的中國同學管你叫「哉」 呢?我這才意識到我那廣東朋友壞了我的事。法國人常說:我們總不能比國王更愛國吧!既然中國人也念不准,你也就別強求外國人啦。我也就聽之任之,由他們去了。法國人還有一個語法規則,那就是見到字母H就當沒看見,跳過去念下一個音。於是我名字中那頗矜持的「華」字,就被讀為「於阿」。這樣,我在法國的名字就由「翟華」按西方習慣將名放前變為「華翟」,念出來是「於阿哉」的音。想後來我在法國南方海濱城市戛納一家中餐館打工時,那老闆娘乾脆叫我「阿崽」,倒也蠻接近法國人的「於阿哉」。

  太太的名字

  我到法國第二年,我太太前來與我團聚。開銀行戶頭、辦入學和居留手續要填許多表格。這些表格與國內的表格也沒什麼不同,無非是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之類。唯一不一樣的是,所有的表格都要問女士當年輕小姐時的姓。我們琢磨這估計是用婉轉的方式在問已婚女士的娘家姓。我太太姓吉,自然當小姐時也還姓吉。下面又問丈夫姓甚名誰,我們自然把「於阿哉」填上。過些天銀行支票本寄來了。我太太看了半天直納悶:我那大吉大利的姓那去了?只見那支票上赫然寫著「於阿哉太太」!連名帶姓全隨了夫,比那傳統中國社會結婚婦女那「王張氏」還不如。太太曾跑去銀行跟他們要個說法,讓給改回來。這可給銀行出了不大不小的難題。原來他們的電腦程序已經如此設定,如果要改就得騙這電腦說此女未婚。很多外國人不理解為什麼中國大陸婦女結婚後不改姓,覺得還是他們的習慣好:杜邦太太一聽就是杜邦家裡的,一清二楚。中國人裡有跟他們叫真的,質問:你家裡的固然是杜邦太太,你媽也是杜邦太太,你兒媳還是杜邦太太,別人怎麼知道那一個是你老婆呢?其實法國人還是很聰明的,並不會糊塗到連自己老婆都分不清的地步。當我太太收到身份證的時候就鬆了口氣:原來那上面雖然還是標明翟太太,但卻在翟字後面一本正經地加了個定語從句「生的時候姓吉」。

  「六十、十」與「四、二十」

  法語的數字體系很有邏輯性。學會了「UN」(一)到「VINGT」(二十),你盡可以自由的拼出「二十一」到「六十九」來。但是,從「六十九」這個數字數字開始,真正考驗你的智商的時候到了:想說七十嗎?那當然是「六十、十」(SOIXANTE-DIX,即六十與十相加之和)。想說八十嗎?你要以為是 「六十、二十」那就錯了,應該是「四、二十」(QUATRE-VINGT,即四與二十的乘積)。我在法國呆了多年,到現在聽見七十到九十九之間的數還有點緊張。尤其是接電話記對方的號碼更是不可大意,因為法國人念電話號碼與中國人、美國人都不一樣,不是一位一位(只念個位數)的念,如「4-5-7-0-9 -1」,而是兩位兩位(十位數)的念:「45-70-91」。這樣你記法國人的電話就辛苦了,因為當他念出一個「六十」來,你先別急著寫「60」,因為他說不定後邊跟一個「十」,變成「七十」。同理,他要念出「四」後邊可能還要乘「二十」,說不定還要加個「十一」,最後結果是「91」。我問法國人對他們的數字系統是否感到不便,甚至痛苦(如我一樣)。法國人睜大了眼睛說:「六十」和「六十、十」這不是很清楚嗎?

  禮貌與不禮貌

  有一次,法國導師皮埃爾請我去他家作客。飯桌上主人要一隻杯子,要十歲的小女兒遞過來:「瑪麗,請把杯子給我。」女兒自然照辦,回答說:「皮埃爾,拿著!」父親說:「謝謝!」小小的一段對話,使我犯了琢磨:你說他們父女相敬如賓吧,可是女兒居然對父親直呼其名。想想我們中國,即使家家侍奉個「小皇帝」,中國孩子也一般不敢對爹爹如此不敬啊!你說他們不講禮貌,可又是「謝謝」不離口。正想著,皮埃爾先生忽然打了個噴嚏,女兒趕緊按法國人的習俗說「祝你好運!」而皮埃爾則連聲對大家說:「對不起!對不起!」這下我可省悟過來了:這洋人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其實就像天一冷人要打噴嚏差不多,非常自然。說者雖然無心,但對聽者來說是尊重和禮貌,何樂而不為呢?

  為什麼到處在宣揚漲價

  記得第一次逛法國大型超級市場,手裡拿了本袖珍法漢小詞典,生怕買東西搞錯了。在國內時就聽「過來人」說過,有的留學生看見狗肉罐頭便宜就買回去嘗鮮,結果發現那是狗吃的肉罐頭。進去一看,那商場有兩個足球場般大小,開架商品琳琅滿目,從吃的、穿的、用的、看的到玩兒的應有盡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很多商品的上面都插一個紅底白字的小牌子,上面寫著:「PROMOTION」。這是什麼意思呢?拿出小字典一查,「PROMOTION」是「提升」、「助長」的意思。原來到處在漲價!看來人家發達國家管理水平就是高,商家必須提醒顧客有關商品漲價的信息。我因此盡量挑了些沒有標「PROMOTION」的東西買走了。當然,我後來沒過多久就明白過來,法國商店裡要「提升」和「助長」的主要是商品的銷售量,類似於國內商店裡「大甩賣」的意思。換句話說,是商品大降價的意思。憑我拿本袖珍小字典,我沒吃上狗食,卻當了一回冤大頭。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