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他們如何看財富:說個貪官們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2004-08-27 07: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每每看到媒體報導的貪官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就想起一個歷史故事。也許貪官們不知道這個故事,如果他們事先讀到,也許就不會走上邪路。這個故事是:

  漢宣帝元康三年(前六三年),太子太傅疏廣對他的兒子疏受說:「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疏受當時任太子少傅,父子皆為親近大臣,位高權重。但是他們商量商量就上書皇帝求退休養病。皇帝賞賜了許多黃金,送歸鄉里養老。

  疏廣父子歸鄉後,叫家人賣掉黃金,每天置辦酒宴,請族人、故舊相與娛樂。有人勸疏廣拿黃金為子孫置些產業,疏廣說:「我難道老糊塗了不念及子孫嗎?我家原有些舊田產,子孫勤勞耕耘,足以養家,跟普通人一樣生活。現在再增添田產就是多餘的了,只會使子孫變懈怠懶惰而已。」接著說道:「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況且富人是眾人怨恨的對象,我不想增加子孫的罪過又讓他們招怨。我與大家一起快快樂樂地過晚年,不也很好嗎?」一席話說得人人心悅誠服。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這是疏廣二千年前的認識,也許不符合今天某些時髦的觀點了;但是,看看社會上諸多因暴發而引起的醜惡現象,恐怕還是符合事實的。所謂賢,就是有德有才,能做事。所謂志,就是品德志向。許多貪官之所以成為高級幹部,起初德行並不壞,也辦過不少好事,甚至頗有政績。但地位一高,條件一好,也就是「多財」了,「志」就受損了,腐化也就開始,腐敗也就到來了。有些人辛辛苦苦掙來了一筆財富,但由於欠缺修養,結果因財富導致出種種悲劇性後果,這些都說明疏廣的話並沒完全過時。

  譬如對子女的教育。許多人都想為子女積累財富,供他們留學、出國、做生意作本錢,聽起來頗近人情。對於後代子孫,財多是好事是壞事,是需要具體分析的。一般來講,優越的經濟條件比貧窮的環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但是,金錢本身具有腐蝕性,尤其對青年人的志向情趣影響甚巨。優越的生活也有損志益過、制約成長的負面效應。適當艱苦一些的日子有利於青年人認識社會體驗人生,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不義之財只能使子孫在人民血汗中得到心靈扭曲的惡果。

  說穿了,如何對待財富是一個關乎價值觀的問題。疏廣父子的價值觀不在財富而在保持精神品格的高潔,「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惟如此,才能近則免禍,遠則惠及子孫。今天,隨著我國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大關,普通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財富的增值也將成為許多國民的正常現象,那麼,如何對待財富,如何讓財富與德行相得益彰,為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和涵養服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又想起一則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一併講來讓大家聽聽,恐不為多餘。諸葛亮出征前上表後主,說自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不須另置產業。死的時候,不使自己內有餘帛,外有贏財。及卒,如其所言。

  論官位,論智慧,試問今人,誰比得上孔明呢?


香港大公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