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驚曝內幕提高就業率竟勸學生簽假合同

就業率能較好地反映一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狀況,有利於教育部門宏觀調控高校教育資源和出臺相關政策。但一些應屆畢業生反映,省內部分高校為謀求學校高就業率,竟然說服學生與就業單位簽訂假就業合同。日前,某高校兩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來報社驚曝學校讓畢業生簽訂假就業合同的內幕。

沒就業卻簽訂就業合同
  省會某高校應屆畢業生馬山 (化名)順利領取了畢業證和學位證,但有一件事情讓他十分鬱悶:自己明明沒有找到工作,卻在老師的勸說下與一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馬山介紹說,今年畢業前夕,老師在班會上告知未找到工作的學生,讓他們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找一家熟悉的公司簽訂一份就業合同,這樣對於學校方面學生算是合同就業,而它與學生手中的就業協議書並不矛盾,卻可以提升學校的就業率,在9月份的招生中搶佔先機。
  馬山他們班有40多名學生,其中正式就業的有10多名,有近10名學生考取了研究生或公務員,而另外的10多人暫時沒有找到工作,都像他一樣簽訂了假就業合同,同學們戲稱其為 「假合同」。由於馬山和一些未就業的同學找不到一家可以簽訂假就業合同的單位,系裡老師就「積極」為他們奔走,最後都「成功」地與一些單位簽訂了就業合同。就這樣,馬山和其他未就業的同學稀裡糊塗地「就業」了。但是,同學們不能到這些單位就業,而且這些單位也不對同學們承擔任何責任。馬山稱,他匆匆忙忙地簽訂了就業合同,都沒來得及看清自己簽的是什麼單位,有的同學雖然看清了簽的是什麼單位,卻不知道單位在什麼地方,「真像是一場鬧劇。」
  記者調查了馬山所在學校的部分學生,發現簽訂假就業合同的學生為數不少,普遍存在於該高校的大部分院系,一些熱門專業,比如法學、計算機等院系也存在簽訂假合同的現象。而一些本來已經就業的應屆畢業生,由於所在單位不能或不願簽訂就業合同,他們也在校方的幫助下,與另一家自己聞所未聞的單位簽訂了假就業合同。

學校熱衷「虛假就業」
  某大學的學生幹部曾鵑(化名)告訴記者,據老師介紹,今年省教育部門出臺了一份對高校評估的文件,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評估項目,與明年招生計畫直接掛鉤。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就業率顯得尤為重要。校方把提升就業率的意圖向各院系佈置,院系又通過老師向畢業生做工作,於是簽訂假就業合同成了學生畢業前夕令人尷尬的一幕。
  曾鵑介紹說,老師對幫助學生簽訂假就業合同一事非常積極,經常以「在學校生活4年,要為學校做些貢獻」等理由勸說學生。假就業合同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但對學生找工作沒有什麼直接影響,加上簽訂假就業合同可以使學生檔案在學校保留半年,不被打回原籍,對於已就業和未就業的學生都是一個比較好的緩衝,很多未就業的學生和未取得單位證明的就業學生,都在老師的幫助下違心地簽訂了假就業合同。
  學校此舉在畢業生中影響很大,一些並未就業的學生十分反感,覺得校方應該在就業上對學生多些幫助,而不是勸說畢業生進行造假。

虛假信息隨之而來
  這種以簽訂假合同騙取高就業率的做法讓一些大學教師憂心忡忡。有的老師認為,這種造假行為不應成為對付評估的對策,更不能成為吸引生源的辦法。同時,不準確的就業率會誤導學生填寫報考志願,同時也給教育部門對高校生源科學流動帶來了虛假信息。
  有的老師則認為,學校默許這種情況的存在也很無奈,這是學校之間惡性競爭的一種「惡果」,為了自身的發展,每個學校都在使盡渾身解數搶生源,提高就業率也是其中一法。

新聞背景:招生計畫與就業率掛鉤
  教育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學〔2003〕6號)要求,地方和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狀況作為確定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模的重要依據。堅持年度招生計畫安排與畢業生就業率適度掛鉤,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區分情況,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調減增幅。在年度招生計畫安排中,對畢業生就業率偏低的專業應嚴格控制或減少招生規模。
  《意見》要求要把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評議高校設置的主要依據和參數。對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地區,控制新增高校的數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本地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確定本地區控制增設的專業。從2003年開始,對連續三年本專科7月份畢業生就業率低於本地區平均就業率的高校,控制其專業總數,每增設一個新專業的同時,撤銷一個舊專業,引導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調整。
  《意見》還指出,把畢業生就業狀況納入高校評估指標體系,使評估結果更加全面地反映學校的實際狀況。將畢業生就業率作為高校教學評估方案中的重要指標,凡就業率低的學校,一般不得評為優秀。

燕趙都市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