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開國主席的公主,在他自己創立的共和國中,過著如此淒涼的生活,倘若毛「棺中有靈」,不知會作何感想?不過,作為中國普普通通的一個民眾,即使病死了也不會引起「富裕起來的農民」和「資本主義港商」的同情。目前,內地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慢性病引起的死亡佔死亡總數的60%以上。中國消費者協會2003年的一份統計報告指出,中國大概有5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醫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藥品的價格過高。「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這些順口溜表達了內地居民無錢看病、因病返貧的無奈與辛酸。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名為「醫療產業化」的改革席捲中國大陸。從那時起,醫院的收費幾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續增長,高於同期居民收入增加速度4倍以上。也就是從那時起,內地居民因病致貧、無錢看病的事例從時有發生變成了普遍現象。那些下崗工人、工廠職工、退休職工、底層的小市民、農民成為刀俎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剁了。「革命的人道主義、救死扶傷」,這些詞彙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已經絕跡,醫療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骯髒、最缺德的產業,醫院張開了血盆大口,把進去的病人連血肉帶骨頭全部榨干。沒有錢就不給治病或立即停止給病人治療已屬平常現象。內地的《人民日報》曾報導,因為缺少錢,烏魯木齊市不慎被開水燙傷的3歲幼兒劉光祥,因4家醫院拒絕收治,在父母抱著他奔波4個多小時後休剋死亡。這樣的例子,在內地的醫院已不勝枚舉。
由於「醫療產業化」,為了降低成本謀取最大利潤,重複使用血液透析器導致患者染上肝炎,輸入不潔血液導致患者染上愛滋病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河南省上蔡縣甚至出現了好多村莊整村人因為賣血導致患上愛滋病的惡性事件。去年發生的SARS危機,由於內地政府的「醫療產業化」,大大提高了疫症風險。一些感染者沒有錢,於是被醫院拒收,只好游離於社會上,造成了更多的感染者。要不是最後政府下死命令對SARS患者無償治療以及強制隔離疑似病人,繼續按照「醫療產業化」下的模式進行治療,真不敢想像現在的內地社會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在中國上醫院得背個銀行去。一盒出廠價僅為17元的常見醫保類參麥針劑,醫院售價高達112.7元,而有的平價藥房的藥品價格竟然能平均比核定的藥價低45%。「醫療費」早已細化到每個單項收費裡了,如:主治醫師就診掛號費、專家就診掛號費、注射費、量體溫、測血壓、護理、廁所使用、衛生、各種檢測、各種檢查、就連列印費用清單都收了費,真是數不勝數的收費項目。
在西方國家,當一種新藥或新的治療方法投入臨床試驗以確定其療效和副作用時,必須明確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後免費進行治療,對試驗出現的風險也要負責到底。有知情者說,內地醫院從來都不會明確告訴患者這是臨床試驗藥品,也決不會因為是充當試驗實體而對患者減免任何費用,這已是國內醫院約定俗成的規矩。
內地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得了白血病的研究生,本來攢了10萬元準備做骨髓移植的,結果相信了某醫院某教授的一種白血病的新治療方法,花了10多萬元以後,病情反而加重,結果這個研究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捅了這老教授四五十刀。
「文革」期間,內地有一部家喻戶曉的「革命影片」《金光大道》,其中有一句當時被當作反面教材的著名台詞:「誰有錢誰光榮,誰沒錢誰狗熊。」30年後,這句著名的台詞可以說是對當今中國社會最好的寫照。每一個生之艱難的生命個體都充滿了對金錢的渴望。是的,在一個「得了病,有錢你可以活著;沒錢,那你去等死」的社會裏,這是不難理解的。而且,誰不想光榮,誰願意去做狗熊?
在毛澤東時期,低廉的醫療服務價格倘使得一般的老百姓即使生了大病也看得起。特別是在中國當時的醫療條件和醫療狀況下,赤腳醫生真正在廣大農村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醫療保障問題。而現在「醫療產業化」的結果,則剝奪了窮人生命健康的權利,放任醫院「最大化」地壓榨患者,讓老百姓「自生自滅」。在「資本主義」的澳大利亞實行的是全民醫療,任何人都不會有就醫的問題。只要腳踏在澳洲的土地上,都是免費看醫生的;挪威沒有經過甚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似乎也已經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不光看病不要錢,連讀書也免費。而在「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們「小日子」過得也挺好,有道是「一等公民是公僕,高幹病房真舒服;病房要分裡外間,環境幽雅似別墅;半是療養半治病,十萬百萬國家出;看完電視打電話,還說條件太艱苦。」普通的人民則往往是越病越窮,越窮越病;莫說致富,只有等死。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191個成員進行的醫療衛生公平性評價中,中國排在倒數第四位。僅比巴西、緬甸、獅子山稍強,屬於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國家。2000年中國的衛生總費用佔gdp的5.3%(同期美國為14%),從政府投入和個人投入所佔的比重來看,政府支出大約佔衛生總支出的36%,而非政府支出所佔的比重是64%。政府支出所佔的這一比例是世界各國中最低的之一,中國政府在衛生籌資中的作用太小了。中國官方統計數字也顯示窮人健康狀況在惡化。過去15年來,中國結核病增長四倍,過去四十年來一直下降的嬰兒死亡率也在貧窮地區上升,而一些早已消滅的地方病如血吸蟲病等也捲土重來。儘管中國政府免費提供免疫疫苗,但由於農村診所要收取「管理費」、「針頭費」和「針管費」,貧窮地區免疫率也在下降,有些地區甚至降低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之南地區的水平。
可見,造成內地居民醫療健康狀況惡化的原因除去「醫療產業化」之外,還有一個政府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政府沒有承擔起它對人民醫療健康應負的職責。大多數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不但不大張旗鼓地搞「醫療產業化」,而且還在盡量避免讓市場力量支配醫療衛生領域,不斷增加政府支出在醫療總支出中的分額。而自稱「代表了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府卻倒行逆施,真讓人感到困惑。
中共最講究安定團結、講究社會的穩定。其實,人民生活改善、心情舒暢、安居樂業了,自然不會萌生不滿之心,這也是社會安定必須花費的成本,這個成本比花多少億元做幾個飛船上天、蓋幾個大劇院要有意義得多。看病問題、教育問題、就業問題已成為壓在中國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來說,無論他是窮還是富,自己忍受病痛之苦卻又要傾家蕩產地治病,是一種極大的社會不公正現象。一個連公民醫療權、健康權都保證不了的政府,是不能奢望社會穩定的。
曾經的江總書記曾經高喊「以德治國」,不知教育、醫療產業化是否是江總的「德」之所在?在中國,所謂「產業化」就是金錢至上,就是「利潤最大化」,就是政府在「撂擔子」。「教育產業化」剝奪了窮人子女受教育的權利,使他們通過受教育改變命運的希望徹底破滅,讓他們永遠淪為無知愚昧的苦力。而在「醫療產業化」的大旗下,政府更淪為食民階層的地主,醫生成為趁火打劫的商人,老百姓則處在「強權食物鏈」的最底端。好一個缺德的「醫療產業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陳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