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在美國做家庭煮婦

 2004-07-01 16: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晚上吃什麼呀?」我在電話裡問老公。「不知道啊,你看著辦麼,我無所謂。」老公又在「大撒把」,我心裏偷偷的罵:你不幫忙做飯也罷了,連主意都懶得出,真是……到家了。怨歸怨,在美國當家的我,還是需要每天面對衣食住行的問題。以前一個人的時候好辦些,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愛吃什麼吃什麼,不用看別人臉色來做飯。結了婚就大大不同了,兩個人口味不一樣,還不是中國南北口味的差別,是中國和美國口味的碰撞,是兩個不同世界的大戰……說得誇張了點,但是這每天週而復始的功課,是每個當家人逃不掉的。

說實話,我以前在父母家裡可以算是標準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要飯一族」,自理能力當之無愧屬於低能那一類。我和姐姐都不挑食,我運氣好攤上個愛做廚子的老爸,和跟他一樣廚藝高超的媽媽,他們聯合起來把我和姐姐養得白白胖胖。那時媽媽最不能忍受的,是我們亂七八糟的房間。我記得她經常在我們不在房間裡搗亂的時候,悄悄的進來整理一通,把我們從碼得快要從書桌上掉下來的書紙堆中暫時拯救出來。我認為中國婦女真的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女性,她們不但要工作,還要承擔大部分家務,個個都堪稱女超人。能幹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必定是無能的子女,這條真理再一次被我印證了。我的舒坦日子一直延續到大學裡,飯堂裡的伙食自然不能和家裡的相提並論,不過讓我在學業為重的幌子下又過了幾年陽春白雪的生活。

這種「寄生蟲」式的好日子在我來到美國那一年結束了。我來得匆忙,而且剛來的時候以為我會在學校的宿舍裡呆上起碼一年,必須在學校飯堂吃飯,所以根本沒考慮到做飯的問題。誰知道我在宿舍住了一個學期,我的肚子就忍受不了洋飯,鬧起革命要另起爐灶了。學校的食物種類其實挺多,可是我那時來了沒多久,很多食物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更不用說知道那種好吃了,託福和GRE的詞彙可沒教我怎麼在美國點菜,只好每天吃自助餐,再好也厭倦了。那麼爛的飲食還貴得離譜,一個月要200多塊,不光我的腸胃,我的錢包也頂不住了。急急忙忙從學校宿舍搬出來,我才發現自己的廚藝幾乎是一張白紙。憑著師母送的幾個鍋碗瓢盆,上網下載的兩個食譜,和記憶中爸爸媽媽做飯的模樣,我就開始琢磨怎麼做飯養活自己了。誰知道我的美國老公一下子闖到我的生活裡,我這邊中國菜還沒做好呢,就得從頭學習給他做美國菜、義大利菜、墨西哥菜……

美國人的菜譜其實是很豐富的,稍微大一點的城市裡餐館的選擇眾多,除了美國本地的菜系外,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各展身手,光是東方菜系就有中國菜、泰國菜、日本菜、越南菜和印度菜等,西方菜系中比較受歡迎的是義大利菜、墨西哥菜和法國菜。在大一點的城市你還可以看到埃塞阿比亞、利比亞、伊拉克甚至阿富汗的餐館。在餐館消費要比在自家做飯貴上起碼一倍,所以美國人都會做那麼兩手「外國」菜,副食店裡也提供不少便利。美國的副食店裡大部分食物包裝上除了印有詳細的煮食方法外,還常常附有食譜,的確省心。現實情況不允許我關起門來光做世界上最美味的中國菜,而是要入鄉隨俗,一點點學習做一個美國家庭煮婦。下面介紹的食品是本人這些年嘗試在自家做過的或是美國比較常見的家常菜,從簡單到複雜都有。

先說我們的早餐。最簡單的早餐是麥片cereal,cereal的種類很多,味道基本上是甜的,不過吃法都是加點凍牛奶就打發了,5分鐘之內就可以做完吃好。說到牛奶,美國人極少用奶粉,也沒有喝熱牛奶一說。稍微豐富一點的傳統早餐一般由雞蛋、吐司(toast)、火腿(bacon、ham)、咸香腸 (sausage)配合組成。其它可以自成一餐的常見早餐食品還有用雞蛋、麵粉和其它原料做出來的餅(waffle、pancake、 omelette)、法國羊角包(croissant、crescent)、法國吐司(French toast)、小圓麵包(biscuit)和玉米麵包等等。美國南方還有一種特色食品叫grits,是用玉米或粗面做成的,模樣和味道都像極了特別細和稠的大米粥。陪伴這些食品的一般有牛油(butter)、甜醬(syrup)和各種果醬(jelly)。有的早餐食品非常甜,像麵包圈(donut)和丹麥圈(Danish roll)等,能把人的牙甜掉下來。我見過一些早餐食譜上有土豆絲甚至牛排,一大早就吃這麼肥膩的東西好像太不健康了。飲料方面主要是各種果汁、咖啡和奶茶。說實話,西餐裡我覺得早餐最好吃。

最容易的午餐當然是三明治了,兩片麵包,幾片火雞(turkey)、火腿或雞胸脯肉做的肉片和青菜一夾就好,可以用微波爐加熱也可以涼吃。可是塗在麵包上的配料不可小瞧,不同的肉片要配不同的醬料。蛋黃醬(mayonnaise)、番茄醬(ketch- up)和芥菜籽醬(mustard)用的比較普遍,蛋黃醬不是黃色而是白色的。除了自身的一點味道外,這些醬料還負擔著使三明治不那麼乾硬的功能。許多美國食品均以乾酪(cheese)為佐料,我卻怎麼也吃不慣。Cheese的種類還極多,我是沒心思去鑽研了。比較容易的午餐食品還有義大利粉 (spaghetti),炒好碎牛肉或火雞肉或用商店買的現成的肉丸(和中國的肉丸不同之處是麵粉很少),頭天晚上和番茄汁混合後做成番茄肉醬,倒到煮好的麵條上一撈就行。時間所限,有時剩飯剩菜也湊合了。複雜點的午餐和晚餐的做飯差不多,中國菜最大的毛病是原材料準備時間比較長,切啊、煮啊的沒有西餐那麼快捷。

晚上我們夫妻倆下班回來一般比較疲倦,兩個人吃的也不多,我力爭保證我們的晚餐以一葷一素一澱粉類(米飯、麵包或麵條)組成。吃米飯不是中國人的專利,美國人也吃,不過不是頓頓吃罷了。葷菜無非就是雞、牛、豬肉等,做法以烤(bake)為主。美國絕大多數的公寓都配有一個大烤箱,烤食物前把調料塗好,放進烤箱設個時間,不用看著,恐怕是最偷懶的方法了。有時我也做用商店裡買的麵粉發酵做比薩餅,把自己愛吃的肉類和番茄汁攤上用烤箱一烤就成。墨西哥菜主要有taco、burito和fajitas,前兩種差別不大,都是用麵餅包肉類、番茄、醬料salsa和豆子,捲起來吃,不過前者用脆的玉米餅,後者是軟的麵餅。Fajitas近似我們的鐵板燒。冬天裡比較受歡迎的有chili,主要用碎肉、kidney beans和番茄汁做成,煮的時候香味四溢,非常暖身子。除了素菜有沙拉(salad)和各種豆子,沙拉自然是不用煮的,豆子一般放點鹽擱到爐子上用水煮個二、三十分鐘就好。我比較愛做家裡人也比較愛吃的中國菜是腰果蝦或雞。美國很難買到活海鮮,蝦基本都是冷凍的,魚一般片成魚片出售。美國的抽油煙機不太好使,西餐遠沒有中餐油煙那麼大。所以中國人一般愛找中國人做室友,別的國家的人常常受不了中餐的味道,做一次飯滿屋子都是味兒。我在學校裡和一個薩爾瓦多的女素食者住一起,每次我一做飯她就衝出自己的房間跑外頭去呆著,弄得我後來只好挑她不在家的時候做飯。

我在美國學做飯的老師是食品包裝和食譜書,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指導的確很難。記得有一次還在學校的時候我自己一個在家屑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