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擴充軍力,說來既非針對美國,也非針對俄國(超越這兩國,可能性幾乎為零),又非針對日本(和平建設的日本,並不構成威脅),甚至也非針對印度(其主要敵人乃巴基斯坦),直接針對的,僅僅是臺灣而已,一個小島,「可愛的寶島」。(當然,也有另外一說:鑒於軍備暴增始於「六四」鎮壓後的1989年,中南海擴軍,表面上對付臺灣,實際上是為了對付自己的人民。)
歷次臺灣選舉,北京皆以恫嚇與威脅相向,不僅失敗,且適得其反,每每造成其不喜歡的一方獲勝。在交納了無數昂貴的學費之後,也總算學了點什麼。面對本次臺灣總統大選,中南海學乖了,低調了,再也不敢「發飆」了,甚至乾脆,不表態了。卻仍以暴增軍費,為硬的一手,所謂「一手軟一手硬」。
兩岸軍備競賽,究竟對誰有好處?
其一,對俄國有好處。大陸動輒砸下數十億美元,購買的,都是俄國貨,連所謂「國產」,也大都從俄國模仿而來,包括「神舟五號」。不斷傳出中方上當吃虧的案例,諸如:中方向俄方購買兩艘「現代級」驅逐艦,被敲詐了超過該批軍艦原價格整整一倍的代價。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北京大肆採購俄國軍火,實為俄羅斯經濟復甦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二,對美國有好處。作為抗衡,臺灣也動輒砸下數十億美元,購買美式裝備。美國軍火交易火爆,正是法德等國嫉妒之處。法德因而力主取消對中軍售,果如此,兩岸軍備競賽必更形熱鬧非凡。因為,北京與臺北之間的軍備競賽,可能演變成法德與美國之間的軍備競賽。
其三,對「台獨」有好處。不管北京喜歡也罷,憎恨也罷,臺灣獨立運動蒸蒸日上。臺灣啟動首次全民公投,正是基於對岸的軍事威脅。北京做法,可謂「授人以柄」。
兩岸軍備競賽,究竟對誰有壞處?
其一,對大陸人民有壞處。中共執政,首先「瞎折騰」了30年,好不容易回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百廢待興,卻為了個臺灣,勞民傷財。僅僅以落後的大陸教育為題,大陸軍費開支至少是其教育開支的三倍。如果不是窮兵黷武,將錢投到教育上,中國人將獲益多少?中國又將進步多少?
其二,對臺灣人民有壞處。兩岸同文同種,本是手足同胞。卻因惡性軍備競賽,不斷加深敵對與仇恨。倘若擦槍走火,當真干將起來,必兩敗俱傷。臺灣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已躋身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勢必受到影響。
其三,對世界人民有壞處。兩岸如果開戰,必禍及鄰里,捲入更多國家。「城門失火,秧及魚池。」至少不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兩岸軍備競賽,誰是輸家?
面對這場曠日持久和日趨激烈的軍備競賽,不可能出現真正的贏家,極可能的是,兩岸都是輸家。最肯定的是,大陸,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兩岸較勁,與其說是大陸與臺灣的軍備競賽,不如說是大陸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大陸以俄制裝備相抗衡,實屬以卵擊石,「自廢武功」。美國武器售臺,招招克敵制敵。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中共執政55年,至今沒能取得臺灣海峽的制空權、制海權,原因正在於此。回顧美蘇軍備競賽,最終以美國拖垮蘇聯,蘇聯解體告終。況中共乎!
臺灣有美國協防,至少潛在協防,說寬一些,還有日本協防;反觀大陸,沒有任何他國承諾協防,更不可能協攻。說到半個世紀前的朝鮮戰爭,金日成與史達林唱雙簧,聯手將中國拖入戰火之後,作為盟國,蘇聯竟做壁上觀,坐視我中華兒女成炮灰。俄國人之姦猾,之不可信不可靠,形跡昭然。何況今日!
臺灣雖小,其人均產值卻在大陸人均產值10倍以上,大陸買得起的,臺灣一定買得起;臺灣買得起的,大陸未必買得起。兩岸軍備競賽,長此以往,大陸極可能傾家蕩產。
更不用說,大陸與臺灣,各自分治超過半個或一個世紀,大陸不以仁政召喚,卻企圖以武力相統,道義上已經輸了。
實際上,中南海諸公恐怕暗自後悔:悔不該,將統一的調子唱得那般高。原以為,幾番恐嚇威脅,幾番耀武揚威,就能令臺灣服軟、就範。沒想到這塊骨頭竟這麼難啃!以至於今日拉不下面子,下不了臺。
中南海諸公恐怕也暗自慶幸:好在沒有向蘇聯討領土,好在沒有把釣魚島主權喊太響,好在沒有到南沙群島「寸土必爭」。勘定邊界,擱置爭端,忍氣吞聲。不然,今日頭疼的,恐怕就不僅僅是一個臺灣了!(http://www.southnews.com.tw)(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陳勁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