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豐:只要以「共產」為定語,黨就總是要放臭屁!
這個剖析是採用客觀的、邏輯的立場,所謂客觀就是不是為攻擊,為反對,而是用他言論詞句的原內涵比較實際意義的人在這些場合的可能性;邏輯的立場做為方法論就是努力遵守思維規則,但邏輯是事物的原有聯繫。有一位焦教授討伐中宣部,他的沒動沒有錯,但目標不當,因為中宣部做為職能就是圍繞共產黨的,職能本身有能無性,其性也不是來於黨,而是來於黨的定語「共產」,黨的本身只是人的聯合,無性,只有定語成份才賦予堂以性質。一個普遍的事實是:凡定語不具封閉性的黨,其活動都正常,不與人的本性相矛盾,凡定語封閉的黨,絕對不出好鳥,因為黨是圍繞其定語展開活動的,定語若不是客觀性的,就只有靠人用外力來製造客觀性,這種製造就是對形態的證明,事實上形態是事物的本原,形態與事物同在,沒見什麼人把水當成山,把山當成水。要想使不存在的「共產」具有實際的行態,就得靠中宣部去製造,再靠了無產階級專政大棒去捍衛。毛老人早說了:筆桿子用來吹,造謠;槍桿子就來保衛所造之謠。這兩桿子的和就叫「革命」,或「共產」主義革命。這個前言算做本文的批判主旨。以下的實地批判是對著劉雲山說的話。用人的本性所決定的話對比他的話,讓人看清他所以如此說是因他說之前已有了方向,他是圍著這個方向展開的活動,因而是「共產」這個概念的責任決定了劉雲山的撒謊,必須撒謊!
一、劉雲山的話是一種刻意
刻意一詞的成立需要參照系,把正常或自然做為標準,使用主觀意志避開正常或自然的是刻意。我能向這位宣傳總管提問的是:人是刻意事實嗎?人不是自然物類嗎?自然事實只能遵奉自然力量去存在,左自然那裡,是尋不出劉雲山那此話的。為什麼?就因人不是一種刻意事實,而是先驗事實。先驗就是做為事實它先於經驗能力,不能在經驗能力裡追出它的存在的原因,根據。因而先驗事實怎樣存在下去也是早就由先天的力量規定了的,它是種只能如此,不能如彼的聯繫----生命已在那裡,人對生命發生的感覺能感到它以外去?所為「生活」就是人的經驗能力對生命的感受體驗,我堤醒劉雲山:是對生命的體驗,且是生命的能力在體驗,是自已身上滋生出的一個成分對自身的體驗,它怎麼體驗也體驗不到自己以外去。能不許經驗能力來染指的,其標準原則那怎麼就該讓什麼「三個代表」來統領呢?新聞是什麼,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有一定影響的事件嗎?我們得理解生活這概念的深刻涵義,「生活」的首要要素是生命性,生命的存在即生活,生命既是先驗事實,這個事實之做為事實所表現出的形態能不是先驗地規定的?所以人類生活中的新聞必是由人性決定的,是生命性的表現,不可能是非生命的外部的強加。劉雲山說的是「新聞宣傳」,我不懂什麼是「新聞宣傳」,我敢打賭:劉雲山也懂,李長春不懂,咱那阿濤也不懂,沒人懂!因為新聞只可以傳播,傳播得通過報導,報導有個真實不真實。的容也是先天地任何先驗事實靠的就是若不是「刻意」在人的正常生活裡是不存在劉雲山這些胡言亂語的,
強調,新聞宣傳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領,著眼於服務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著眼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與時俱進,大力改進創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
劉雲山在講話中指出,新聞宣傳要唱響時代主旋律,必須用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來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在深入挖掘思想內涵上下功夫,在生動刻劃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把握時代脈搏,弘揚時代精神,唱響時代的正氣歌。
劉雲山強調,新聞宣傳要做到「三貼近」,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用平實的語言闡釋深刻的道理,用生動的事例揭示真實的本質,用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表現高尚的精神。新聞宣傳要形成合力,必須充分發揮各類、各家媒體的優勢,各展所長。
劉雲山指出,新聞宣傳要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必須主動佔領網際網路這個新陣地,用正面的聲音主導這塊陣地,用正面的形象佔領這塊陣地。新聞宣傳要得到群眾的認同、受到群眾的歡迎,就必須有崇高的職業精神,滿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孫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