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撤在華機構 納市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熱情減退
"納斯達克已經決定撤離在華機構,把戰略重點投向美國。"在昨天的中國經濟高峰會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國際董事兼中國首席代表黃華國宣布了這一突然的消息。業內專家分析,這雖然很可能與納市本身的戰略有關,但也可能顯示納市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熱情減退。昨天,中國經濟高峰會在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按照計畫,來自全球的7大證券交易所代表將在這裡同臺遊說中國企業前往上市。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加拿大證券交易所等6大全球證券交易所爭相自誇自捧,吸引中國企業去當地上市的時候,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卻傳出了撤離在華機構的消息。
和以往一樣,代表納市發言的依然是其國際董事兼中國首席代表黃華國。今年以來,TOM在線等4家企業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先後奔向大洋彼岸登陸納市,正當大家期待著納市將給中國帶來新的好消息的時候,黃華國卻以一句"我可能是最後一次代表納斯達克在這裡發言"開始了自己的演講。之後就是對納市有關上市規則的介紹,演講雖然盡心盡職,但顯然缺乏熱情。
在隨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黃華國表示:"離開納斯達克,是出於自己和公司戰略上的考慮。 ""該職位將不會有下一任了,實際上,中國也沒有了納斯達克中國代表處(籌)這一機構。"在記者再三探問下,黃華國透露,因為"總部已經決定在本月內撤離在華機構,將戰略重點放在美國本土。"
在1998年的第一屆深圳高交會上,黃華國第一次以納斯達克中國代表人的身份高調出現在眾多中國企業面前時,第一波網際網路熱潮正在中國逐步興起。5年之後,黃華國再次選擇如此大的場面宣布自己離職。
在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紛紛看好中國企業發展潛力的時候,納斯達克卻突然宣布撤離在華機構,這多少讓人難以理解。"納斯達克市場依然不會放棄在中國內地的業務,只是撤離了在華的機構。"雖然黃華國說的話還是進退自如,但事實上,堅決地收縮海外業務,這對納斯達克來說已經不是什幺秘密了。2000年,納斯達克"日本板"成立並定下宏偉目標:每月吸引10家公司前去掛牌。但是兩年過後的2002年,納斯達克在日本選擇黯然退出。退出的原因,被業內歸結於納斯達克"日本板"進入日本受到了日本證券界的抵抗,而且市場開業恰逢科技股大跌。開市第一週,8只股票中5只跌破招股價,股票交易量不斷萎縮,從2000年6 月正式開始股票交易到2001年底,"納斯達剋日本"虧損達到53億日元,最終迫使納市離開日本。
納斯達克這一次離開中國又是出於什幺原因呢?對此,黃華國不願多談,只是表示:"這是總部戰略上的考慮,納斯達克將把戰略重點投向美國。"據他介紹,撤離在華機構之後,在納斯達克的世界版圖上,目前除了美國總部外,只剩下2001年成立的印度辦事處。
業內專家分析,一季度財報公布以後,中國概念股股價雖然出現滑坡,但是並沒有出現巨大的下挫,特別是近日又出現了回調,中國概念股在納市的表現應該不會是納市撤離在華機構的主要原因。
耐人尋味的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華國突然談到剛剛開始交易的深圳中小企業板塊---"雖然這個板塊只是深圳交易所的一部分,並非獨立的二板市場,但它的意義非常積極,它為中國的風險投資和科技企業找到了出路,這個中小板塊,肯定會發展成獨立的市場。"
這,或許是黃華國離去的答案之一!
1999年,第一家中國高科技企業亞信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中華網、網易、新浪和搜狐4家中文門戶網路公司先後登陸納市。去年底以來,中國企業再次興起一波奔向納市的浪潮,攜程、靈通、中芯國際、Tom Online和盛大紛紛搶入。再加上UT斯達康,目前,納市總共已經擁有11只"中國概念股"。納市的退出會對這些企業產生什幺影響呢?
著名網際網路分析員方興東認為,由於一向以來納斯達克在華機構起到的實際作用不大,所以即使撤離這個機構,對已上市股票影響不會太大。多年之前曾經參與運作8848上市的王峻濤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同時認為,由於幾乎所有的納市中國概念股在上市的時候,註冊地實際上都在國外,不是真正的"中國公司",所以上市過程和納斯達克在華機構的關係也不是很密切,納市撤離在華機構對未來中國企業繼續登陸納斯達克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撤離在華機構顯示納斯達克降低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實際上也反映了納市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熱情的減退。這不管對已經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還是準備上市的中國企業,都是一個利空消息。
(來源 《京華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納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