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反腐作家坦承只能寫到省部級 不能碰中央高官

 2004-05-25 21: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有關中國作家周梅森的報導說,批評界有人認為周梅森反腐作品的巨大成功,說明中國領導層比過去更能容忍公開的批評了,但是也有人說,中國的文學領域存在大片禁區,周梅森的反腐作品對於現行體制是"小罵大幫忙"。

刊載在《紐約時報》星期六的"人物側影"欄目裡的這篇報導的題目是:"牛虻式的作家批評中國的權貴,但從不出格"。英國19世紀末的小說《牛虻》塑造了一個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針砭時弊的鬥士的形象,《紐約時報》顯然是借用這個形象來比喻中國當代反腐敗作家周梅森。

《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的主要內容,是批評界和周梅森本人對他反腐敗作品的成功的看法:批評界一派人認為,周梅森的成功表明,中國領導層對於公開的批評"越來越有度量了";另一派人則說,周梅森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對現行體制"小罵大幫忙"、"站在政府一邊,充當傳聲筒"、"向標榜改革的政府臉上貼金"。周梅森本人則辯解說,"我的人物都是省一級、部一級的高官;在中國當前形勢下,我不能再往上寫了,寫了也沒法出版。"

耶魯大學文學批評家蘇瑋表示,當代中國反腐敗作品的文學性乏善可陳,但是從社會批評的角度看,這些作品還是有價值的。

這位批評家說,對一部反腐敗作品來說,最重要的是對人性挖掘的深淺,而不是所刻劃人物的官職的高低。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文學教授梁麗芳也說,反腐敗小說成功的關鍵在於揭示產生腐敗的"環境"。

周梅森說,"中國社會存在的衝突和問題以及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為當代中國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創作空間。"耶魯大學的蘇瑋認為,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說,中國當代文學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開拓。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在中國,文學創作除了不能碰中央一級領導人而外,呼籲多黨民主是另一個主要禁區。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