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的命,比我們想像的長

說是要展開整頓醫療行業不正之風的工作了,凡是收紅包、拿回扣的醫生,都將被取消行醫資格。癥結說是「以人為本和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不夠強」。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還是博得了一片喝采聲。我記得七八年前剛入媒體時,知道了一些醫院怪現狀,寫了篇文章要醫生們把病人當人看--也就是所謂的以人為本--雖然文章沒有點名是哪個醫院,但是當地的醫生們還是發揮出了能量,使我今生唯一一次被報社老總召見,訓斥了一個多小時。我當時年少比較傻,拒不認錯,他最後撂下這句話要我反省:即使文章沒有寫錯,也要接受批評。這句話我到現在都還不明白,就像有些醫生到現在都還不知道以人為本一樣。

  重提舊事,不是說我多有遠見,只是表明,一切都還是舊問題,如果有什麼新問題的話,只能說是現在的問題比舊問題更大了。

  「以人為本」,是個被叫爛了的口號,就像萬能創可貼一樣,被醒目地貼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時評文章中,成為絕對正確、絕對偷懶的廢話。經濟學家威廉.J.鮑威爾對這種情形提出的建議是:面對重大目的與緊急狀況時,恐怕沒有什麼比空洞的姿態更有害了,機會成本簡直太高了。這個觀點不僅應該送給時評家們,所有的決策者更應該奉為金箴。

  如果我現在要去住院,也一定要想盡辦法把紅包遞給醫生,把身家性命交給別人,不讓他爽,那就是變相苛待自己,金錢與精神損失一定更大的。誰都跟錢沒仇,一定是不得不給,才會不得不掏出來。

  也不能因為一部分醫生收紅包,就說醫生是這個社會中素質最差的一群人。其實,成為醫生的門檻是比較高的,他們反而是我們這個平均教育水平不高的國家中,最有文化、最有技能的一群人,他們的道德素質不比其他人低--即使他們拿了紅包,我也這麼認為。醫生收紅包,這個事實長期且日益廣泛地存在著,本身就說明這已經出離了道德層面,可能是某種不公平存在的表現形式而已,可能是醫療資源壟斷、可能是醫生覺得收入不符合自己的教育投入與工作強度、可能是病人自願為少數技術高超的醫生做了市場定價……

  收紅包的醫生一律取消行醫資格,如果真的這麼執行的話,有可能很多醫生都會失去資格;即使不這麼悲觀,至少好醫院的很多技術骨幹(他們是紅包的主攻對象),一部分將失去行醫資格。這樣就會使中國出現醫療水平嚴重衰退的窘境,紅包恐怕確實不用送了,可我們的病恐怕也別想治好了。兩害相權,恐怕人們還是願意選擇破財消災吧?

  我的意思不是說醫生可以收紅包,只是說,這個問題盤根錯節,要解決它,要經過廣泛的討論,仔細的推演,先輕後重,入境宜緩,十數年來落下的頑疾,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治療,才會有成效的。「收紅包的醫生一律取消行醫資格」,這種空響的雷霆,風頭一過,醫生還是繼續收紅包。只不過,浪費了巨大的行政資源,犧牲了公信力,也使醫生們更加輕視監管者。越是追求一夜之間改變現狀的決策,越是無效。醫生們的監管者,越早知道這點,恐怕醫生收紅包的現象才會越早結束。

  
南方都市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