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自述: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

貝聿銘先生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他和他的建築一樣令人心動且難以捉摸。近日出版的《中國青年》刊登了貝聿銘先生的文章,談及了他的建築及人生。

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

我17歲就到美國賓州大學攻讀建築專業,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一直成績優秀,所以1945年尚未獲得碩士學位,就被哈佛設計院聘為講師。31歲的時候我作了一個讓人驚訝的選擇:離開哈佛,到一家房地產公司去工作。當時二次大戰剛剛結束,紐約最具吸引力的建設項目是一些廉價房屋的利用開發,我說服上司,創造性地用水泥牆代替了磚塊牆,採用舷窗式的窗戶來擴大屋子的空間,改善採光,並在樓與樓之間留出了空地作為公園。這次設計思路改變了部分市民的生活環境,當時得了個稱號--人民的設計師。

長達7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我先後設計規劃了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美國國家藝術館東樓、肯尼迪圖書館等建築,大部分作品都與文化藝術有關,符合了自己的追求。

有人說一個設計師的命運75%來自他招攬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建築師不能對人說:「請我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