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1世紀移民辯論 雙方情緒激烈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在1924年前,美國的邊界是開放的,任何到達美國口岸的人都可以自由進入,成為美國的一員。自1924年移民法頒布後,美國的邊界不再開放。這個法令限制每年合法移民人數為16萬2千人,一直延續了40年,直到1965年國會通過了移民法的修正案,增加了合法的移民人數,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強制限制。這個法案給美國帶來了一個當時立法者沒有預期的結果,就是移民人潮由歐洲人轉變為亞洲人和拉丁人,同時非法進入美國的人數也從這個時期開始日益增多。幾經變更的美國聯邦移民政策沒有能擋住滾滾而來的非法移民潮,移民問題一直成為朝野辯論的焦點之一。

二十多年前,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首次命令成立移民專題委員會,就移民的現狀和對策,尤其是非法移民問題,展開研究和討論。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國會再次成立移民專題委員會,重新就此議題進行研究和辯論。

「兩次的研究和辯論均得出同一種結論 -- 你必需求助於一種能夠關閉美國這兒像磁石般吸引外籍勞工的辦法(才能解決問題),」甘乃特新聞服務社(Gannett News Service)負責全美移民事務的記者塞基歐-巴思托斯(Sergio Bustos)說道:「三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根據North County Times3月初發表的一篇報導,美國聯邦移民政策沒有能擋住非法移民潮,主要因為對工作地點和移民的執法檢查不嚴而致。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掌權,每一屆聯邦政府都不願意去實質性地執行對工作地點的執法檢查,以免得罪選民而造成總統和國會選舉的全軍覆沒。所以歷屆政府都只採取守勢,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邊界,而非攻勢,去對僱主進行工作地點的檢查。

隨著布希總統今年初提出臨時工人計畫議題和後來民主黨人在國會跟進提出一項等同的提案,以及後來朝野各方對移民話題熱烈的討論,專家們明顯感到關於移民政策的主要變化將為期不遠。在全美辯論成為法律和政策之前,公民將有機會表達他們的關注。譬如在位於紐約州東南部的波啟浦夕(Poughkeepsie)市的達切斯公共學院(Dutchess Community College),該學院和波啟浦夕雜誌(Poughkeepsie Journal)聯合主辦了一個題為「新美國人:21世紀移民」的當地專題討論會。

據波啟浦夕雜誌報導,作為專題會主持人之一,達切斯公共學院的政治學教授裡查得-雷塔諾(Richard Reitano)說,由該雜誌和學院舉行的調查表明,當地公眾,包括即使不打算參加討論會的人,對移民問題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

雷塔諾在達切斯公共學院的同事、政治學家焦爾-戴蒙德(Joel Diemond)說,人們對移民問題的觀點與傳統思維模式不一致。

「沒有很多問題在保守派中造成分歧」,戴蒙德說道,但對移民問題,不管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均有很大分歧,兩派均有的贊成,有的反對。

戴蒙德認為移民問題也許會成為總統選舉的一個焦點。「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對我來說,(布希)總統在競選活動中很早即提出這一話題就不是偶然的了。」他在談到布希總統提議建立一個臨時工人計畫(guest worker)時說道:「同時因為人們關心經濟、關心國家安全以及新移民融入社會的潛在問題,所有這些問題變得非常重要。」

參加討論會的巴思托斯看法卻剛好相反,他認為移民問題是如此敏感,「兩位候選人,布希和參議員凱瑞,均會迴避這一話題。」

他說移民問題是「美國面臨的一個頭疼問題」,儘管美國人常常向境外尋找問題的根源,美國國內的因素同樣起著作用。

「這是一個問題雙方都有問題的問題。一方面是已經非法進入美國的移民,但另一方面也有僱主(的問題),」巴思托斯說:「就像雙向行駛的道路一樣。」

(大紀元)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