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共此喻大謬不然。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一副對聯:「平臺千古,復臺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這就是說,施琅的後人將鄭成功和施琅同樣列為收復臺灣的功臣。如以我輩之見,鄭的功勞當大於施,因為鄭成功是從外國侵略者荷蘭軍隊手上收復了臺灣,真正讓臺灣回到了中華民族懷抱,打的是反侵略戰爭。鄭氏不願與清廷統一,只不過是認為滿清也是侵略者,不能代表中華民族,但從未否認自己是中國人,是不承認滿清王朝能代表中國;不肯歸順清朝,要保持民族氣節。而施琅雖然統一臺灣有功,卻只不過打了一場內戰。
施琅曾被指為背漢投滿,喪失民族氣節,在歷史上是個有爭議的人士。按中共御用文人的新觀點則認為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後,很快去世。這時候的歷史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清朝已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臺灣鄭氏集團內部矛盾很大,你爭我奪,喪失了統一全國的可能性,所以當時鄭氏集團很多人,包括鄭氏的親戚、族人,看到大勢已去,都歸順了清朝,施琅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歸清。他這種歸清,不能說是背叛的行為,應該說是「棄暗投明」。如此論成立,則不講原則,不分是非,誰勢力大就歸順誰,誰勢力大就由誰統一中國,那當年勢弱兼內部矛盾也很大的中共為何不肯歸順勢大兼已基本統一了中國大陸的國民黨?「棄暗投明」的中共黨員反都成了叛徒、自首分子?
由此可見,中共對愛國者的定義是完全沒有標準的,翻手雲,復手雨,一切從實用主義出發。在不同的時期,則根椐中共不同的需要,定出不同的愛國標準。只要看看如今香港的那幫愛國人士,當中有不少當年報效殖民地政府,和宗主國顯要來往過密,並獲加勛封爵的「漢奸」混雜其中,就可明白一二了。
所以,若說八十年代初有不愛國者抵制香港回歸祖國,我想那絕對是極少數。但抵制香港回歸中共的,絕對是大多數港人。那時文革剛結束不久,中共的偉大劣績尚歷歷在目,香港的窮人、富人,誰人不怕共產黨?不然搞什麼一國兩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這不正是鄧小平為安撫港人,同意港人只需愛國不用愛黨的具體體現?而且,香港最終實現普選是基本法中明文規定的,怎麼現在一提到要實施就成了不愛國了呢?難道普選只是用來分裂中國的手段嗎?
不過聯想到連鄭成功及其親屬都差不多成了分裂祖國的台獨分子,在中共眼中,這天下人還有幾個人是愛國的?但是我心中總有個疑問,抗戰勝利後,臺灣也由日本人手中回歸中華民國,中國本巳統一了,是哪個政黨為了爭奪權力,打著要民主反專制的旗號,硬要把中國再打成了分裂狀態?死了數千萬人,然後自己再來實施一黨專制。這難道是愛國行為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橫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