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情報局亞太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馬隆德疑為中國間諜
前美國國防情報局下屬的中國問題專家馬隆德(Ronald Montaperto),已經被美國夏威夷海軍總部的「亞太安全研究中心」革職。在此之前,馬隆德曾因涉嫌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而遭到調查。據透露,十多年前,一名投誠美國的北京官員表示,中國在美國已經成功發展出五到十名隱密的情報來源,而馬隆德自該時起,就被懷疑為中國間諜。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說,亞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位於檀香山,隸屬於太平洋美軍司令部,是美國國防部旗下重要智庫之一,職責包括培訓亞太國家人士。前年起,中心接受臺灣的軍職及文職人員受訓,最高階層可至中將或同層級文官。馬隆德本人曾在一年多前率團訪問臺灣,與當時的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邱義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蔡英文等人晤面。美軍太平洋總部一名官員表示,馬隆德從該美軍智庫單位離職,是「個人行為」造成的結果。基於個人隱私的考量,該名美國官員拒絕透露進一步的細節。另有一名美國官員表示,馬隆德的去職,是「安全相關問題考量」後的結果。美國國防部亞太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馬隆德(Ronald Montaperto)。(資料照片) 目前為止,沒有關於馬隆德離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進一步訊息,但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馬隆德先前曾嘗試重返美國國防大學的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任職,不過沒能成功。
據瞭解,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民運之後,一名投誠美國的中國政府官員表示,中國在美國已經成功發展出五到十名隱密的情報來源,而馬隆德自該時起,就被懷疑為中國間諜。
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透過對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和北京情報機構之間高度敏感通訊的監聽得知,有一名間諜為中國提供最高級別的秘密信息,而那名間諜的代號,被中國官員簡稱為「馬」。
美國聯邦調查局該次名為「鼴鼠」行動的反間搜查,最終導向了美國情報界的國防情報局,而一個關鍵人物浮出水面,即馬隆德。美國聯邦調查局反間部門懷疑,馬隆德就是幾名中國隱密情報來源之一。當時馬隆德在美國國防情報局的中國部門任職,並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一名少將武官俞正和(音)發展出非常密切的私人情誼,甚至於一九九○年受邀參加他的婚禮。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有關調查後來卻不了了之。
一名美國官員表示,馬隆德被「亞太安全研究中心」開革的原因,可能與雙面女間諜陳文英案,導致美國擴大反間調查工作有關。在此之前,馬隆德擔任「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主任一職。
據瞭解,中國對在美國吸收到的特工匿稱為「親密朋友」,這些「親密朋友」如果提供了有價值的情報,得到的報酬包括帶薪到中國大陸旅遊、得到做生意的機會,或得到與中國高級官員會面的機會,以提高個人聲望。
在臺灣問題上,馬隆德主張美國不應過度介入台海議題,而應繼續採取模糊策略,避免任何一方誤判情勢,才能確保台海和平。馬隆德三年前曾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以「台海談判美國扮演一角?」為題舉辦的座談會上表示,中國武嚇臺灣,作用不是促統,而是防獨,但是如果中國動武,不論成敗,都可能出現嚴重後果。
他分析說,即使中國成功,面對的不只是憤怒的臺灣人民,還有美、日等國的經濟、政治反應,中國自身的發展也將大受影響,「愚不可及」。而如果失敗,除了這幾項後果外,還加上一項,「共產政權結束」。
中國時報引述馬隆德表示,台海兩岸都已意識到台海情勢的危險程度,並設法從經濟及政治層面解決問題,他認為美國此時不應過度介入,亦不應改變立場,以免影響兩岸判斷。他主張美國繼續維持目前的模糊策略,即不清楚表明是否在軍事上協助臺灣抵禦中國。
在他和另兩位學者聯合發表「中國核武及限武研究報告」中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全球戰略觀的重心,而中國國防現代化,兩大目的之一即是為了因應「在臺灣問題上與美國開戰」。中國認為藉助飛彈威脅臺灣,即可達成戰略目標,不需實際入侵。美國則應該積極與中國對話,設法減輕威脅。
這三個機構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國防大學以及國防分析研究所。報告由四十餘位學者貢獻所長,官方也提供意見,最後由著名國際安全事務專家馬隆德、羅伯.曼寧及布萊德.羅勃茲等三人共同執筆。
報告一開始就提出對中國戰略武力的綜合觀察,其中一些觀察與傳統研究所得有些出入。這些觀察包括:
中國戰略武力與美國迥然不同。中國核武可自陸上、海上、空中發射,但是僅陸上發射的核武具有跨洲攻擊能力(其數量多寡,眾說紛紜,少至六枚,多至廿四枚),可攻擊美國本土。至於海上及空中發射者,幾全為短程及中程飛彈,有的攜帶傳統彈頭、有的可攜帶核子彈頭,這種武力,主要是為了應付中國自身周邊問題。
中國國防現代化已歷時廿年,而今後無論美國如何因應,在可見的未來,此一現代化進程不會停止。
中國已有相當多的飛彈瞄準美國在東亞的盟友,特別是臺灣和日本。去年夏天成功試射東風卅一型飛彈後,中國開始部署可移動、固態燃料、長程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可達美國西部。後續的東風四十一型,預計十年內部署,據說可以攻擊北美任何地區。
中國有能力在其洲際飛彈上配置多彈頭,但是中國沒有這麼做。唯中國具有實力,可提升長程核武的火力殆無疑問。
幾項原因促使中國繼續其國防現代化:第一、一些現有飛彈開始老化,或需藉助現代科技提升性能。第二、中國自身武力的存活能力及反擊能力尚需加強,尤其目前一些長程武力的輸運系統極易遭到攻擊。另一方面,美國在傳統武力、長程武力、精確攻擊各方面都有大幅進展,令中國憂心。
冷戰結束後,中國的目標從前蘇聯轉為美國,中國訂定戰略計畫的人士,主要考量即是「在台海衝突中可能與美國開戰」。不過北京當局顯然認為,以先進飛彈威脅臺灣,即可確保台海戰略目標,無需實際入侵臺灣。即達成政治恐嚇目的。
多年來,中國的核武原則一直陷入爭論。早年中國主張維持「最低嚇阻」武力即可,現在則有不少人主張維持「有效嚇阻」實力。搞得華盛頓也不知道中國現行原則到底如何。而且有證據顯示,中國內部對此爭論日烈,雖然仍是「最低嚇阻」佔上風,但是印、巴兩國相繼成功試爆核彈,中國的「有效嚇阻」派也漸受重視。
中國不斷加強戰略核武的質與量,但是存有變數,因為「國家資源」及「科技水準」都需要考量。
由於中國多方管制,毫無透明度可言,因此外界對中國核武瞭解多少,實在難說。各種數據得不到官方證實,媒體披露的又可能是謠言,各方消息有時互相骶觸,令人不辨真假。
報告認為,限武符合國際社會期望。中國要做大國,就必須符合國際潮流,而且如果不肯限武,一旦遇到其他重大議題時,安理會其他成員可能集體抵制中國,中國會覺得「很沒面子」。
中國仍然視美國為全球最重要的國家,中國限武有助於發展對美關係,也有助於建立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有助於中國經濟現代化,符合中國戰略利益。 印、巴核子競賽,會導致南亞不安;北韓輸出飛彈,不利東北亞安定。凡此都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報告提出十九點關鍵事項,促請相關各方注意。其中之一是反飛彈計畫,因為不論美國的TMD或是NMD(全國飛彈防禦系統),都使中國更加關切自身武力的效能,也使中國「更加關切臺灣是否走上獨立之路」。報告特別強調,「臺灣議題是中國全球戰略觀的中心,會影響中國對一切議題的看法,包括飛彈防禦系統」,中國也說了,美國部署飛彈防禦系統,會增加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 關鍵字搜索:
-
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