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一梟:國在山河破,城春草木稀
八十年代初在老家縣城就讀,那是一座山城,但四周的山、頭頂的天老是灰濛濛的,校門口小溪的水一直烏黑烏黑的,從來就沒清過,石頭上滿是厚厚的污垢。溪對面是造紙廠,高高的大煙鹵經常照天噴吐著濃濃的黑煙。每日午後,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嗆人噁心的腐臭味,避無可避,直到夜裡才漸漸消失,笫二天午後惡臭又開始了,週而復始。當年小小山城還沒有環保的概念,我也不瞭解環境學生態學,但總隱隱覺得什麼地方不太對頭。長大了,從南到北跑了不少城市,始知到處都一樣,天空都是灰的,水和空氣都是污染的,而且很多城市的的環境污染比起我老家山城來嚴重得多。從大躍進濫砍濫伐,大煉鋼鐵開始,中國的生態平衡、生態環境就遭到了空前的破壞,現在,我們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3.29%,而荒漠化還在以2000平方公里/每年的速度在擴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又走了一條全世界最粗放、最浪費,對環境破環最厲害的垃圾發展之路,各地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近視盲目、不計後果的開發,付出愈來愈高昂的環境成本,透支了以後幾代人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而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嚴重污染大氣、水、土壤等自然環境,環境污化毒化程度越來越高,環境質量急劇惡化。森林銳減、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問題愈來愈嚴重。
環境污染已成為民眾健康和生命的隱形殺手。現代科學發展及研究已證明了人類許多疾病發生與環境變化密切相關,例如:約70%-80%癌症、城市居民發病率比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均與環境因素有關;據南方網報導,僅廣東省,新出現正己烷中毒、五氧化二礬中毒、三氯乙烯中毒等嚴重職業中毒11種,職業病危及1000萬勞動者。古今中外無數文人詩客陶醉歌頌過的地大物博、風光無限的神州大地,正在成為污染大國、垃圾大國,成為世界上最不適宜生存和居住的國家之一。
我國環保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主要是"三廢"治理,當時環保重點一直停留在低層次局部性敷衍式的污染防治,直到97年才明確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這是環保兩個主要領域)並重,並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發展戰略,隨後又制訂和頒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等。目前,我國已制定了9部環境保護法律、10多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保護法律、30多項法規、466項環境標準。但由於種種原因,特別各級政府及有關企業的權力自私和短視,環保工作不是有名無實就是"虛"多"實"少,生態和生存環境嚴重惡化的趨勢並未得到有效遏制。
潘岳在《環境文化與民族復興》一文中的"環境文化與政治文明"一節裡闡述了政治文明對於環境保護和環境文化的重要性。政治文明是環境文化也是其它一切文明的基礎。"沒有民主,沒有民眾的參與,環保只會變成少數人的事而終將一事無成。因此,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建立起透明、公開的約束機制,必須建立起輿論、建議的通暢渠道,使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受到監督,使一切行為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部門,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只能活動於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律允許的框架之內。"潘岳在這裡相當尖銳地指出了中國環境問題的癥結所在。梟詩《環保》曰:
究竟誰之罪?濫將斤斧揮。
沙塵逞凶暴,洪水發淫威。
國在山河破,城春草木稀。
瘡痍真遍地,回首一歔欷。
由於人為因素的生態破壞,祖國大好河山、壯麗風光面目全非;由於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持續惡化,民眾的生命健康受到侵害。面對"國在山河破,城春草木稀"(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慘淡景象,面對"神州可恨無良政,東亞依然是病夫"的灰黯現實,凡我有識有志、愛國憂民之士,能不悲從中來、歔欷長嘆,能不對反文明的政治發出憤怒的抗議和吶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