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載人火星探險實驗揭秘:明年人類漫步火星
布希總統的「重返月球」以及載人火星探險計畫讓美國人著實熱血沸騰了一把,這讓太空技術一度領先的俄羅斯人心有不甘。俄羅斯《真理報》29日首度獨家披露,其實早在30多年前,俄羅斯便已經悄悄開始做著載人登陸火星的分階段實驗。預計2005年,這項星際探險計畫最後階段的宇航員登陸艙模擬實驗將在莫斯科郊外進行。在這場「火星人」賽跑中,俄羅斯大有當仁不讓之勢。明年在莫斯科郊外,「人類將首次漫步火星」
據報導,這項宇航員模擬實驗將於2005年的某個晴朗早晨在莫斯科郊外進行,該實驗系俄羅斯為實施火星探險計畫實施的諸多實驗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屆時隨著實驗計畫指揮者的一聲號令,坐在圓桶狀登陸艙裡的宇航員將開始「人類首次漫步火星」。
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太空之父」科羅萊夫親自研製出了第一艘可以飛往火星的宇航船。2005年宇航員屆時各就各位所乘坐的內部登陸艙也正是秉承了科羅萊夫的設計理念而製造的,它的內部構造類似圖-154的飛機內部座艙,每個艙之間都通過特殊的鋁道相連,宇航員可以從一個艙進入另一個艙。按照實驗計畫,宇航員在抵達「火星」之後將返回地球,整個「火星之旅」將歷時500天。
火星登陸實驗離不開「多國部隊」
去年12月2日,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院悄悄度過了它的40週年紀念日,普京總統親自致電祝賀。這個以太空醫學著稱的研究院自誕生之日起便將其主攻方向鎖定在長時間太空飛行狀態下的人體健康保護、抵禦太空輻射、宇航員心理壓力、失重狀態下血液循環、荷爾蒙分泌系統及返回地球後對人體重力的重新適應等課題。自從上世紀70年代起,它的目標更加明確---為載人登陸火星作準備。
據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院院長別拉科夫斯基透露,由於火星探險工程浩繁,投入巨大,光靠一個國家往往力不從心。為此,俄羅斯目前正在與其他幾個熱心火星計畫的國家磋商,聯手進行一項2005年火星登陸的「國際性實驗」。
按照該實驗計畫,屆時參與實驗的將是6名男性志願者:一名太空船船長、一名駕駛員、一名隨機工程師、兩名技術專家以及一名隨機醫生。目前,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實施這項實驗緊鑼密鼓地做著前期準備工作。
讓宇航員在失重狀況下保持健康最重要
據悉,在實施人類火星之旅之前,科研人員必須先解決以下幾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宇航船上的工作人員生理及心理在茫茫太空中可能遇到哪些麻煩?如何讓生命支持系統既保證宇航員身體健康又盡量讓自身體積和重量最小化?宇航員的生命支持系統能否正常運轉?宇航船上的工作人員究竟如何分配工作任務才更合理?等等。而在諸多問題當中,讓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又是首要問題。令人欣慰的是,俄羅斯科研人員經過長年的潛心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實驗數據,為宇航員未來的火星之旅提供參照。
據長期負責太空醫學實驗的米哈伊羅夫教授介紹:「人類生理構造是為適應陸地上有地球引力的狀況而生長的,因此如何應付失重情況下的複雜生理反應就成了問題。在遠離陸地的太空條件下,人體原有的生理功能就會亂了套。就連平時再平常不過的血流方式也會發生改變,如果宇航員事先不進行適應性訓練,到了真上太空的時候就很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工作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舉個例子來說,俄羅斯科研人員為了進行在太空零重力狀態下人體運動功能減退的實驗,他們分別設計了時間長短從幾天到12個月不等的各種實驗。比如,讓志願者頭部低於身體其他部位15厘米,以這種姿勢睡覺、吃飯、洗漱、看電視以及完成各種其他動作。其間所有人都不允許換個角度側臥或者用手支撐頭部。一般人只需要保持這種睡姿數小時,就會感覺太陽穴發脹、面部腫脹、鼻子阻塞。可是對於太空船上的宇航員來說,這種症狀至少要持續數個月之久,況且還得同時完成各種複雜的技術操作。
「那種氣氛讓人感覺在度假」
據報導,所有參加太空模擬實驗的志願者都有嚴格的日常作息安排,必須嚴格配合科研人員的工作:每天除了接受各種器械訓練之外,還得接受血樣檢測、肌肉功能以及臟器的檢查,填寫各式各樣的生理反應問卷。
到了休息的時候,志願者可以閱讀書刊報紙、看電視、打遊戲,可是所有這些動作必須躺在床上完成。讓人忍俊不禁的是,為了打發枯燥無聊的時光,情色電影以及恐怖小說此時成了最受歡迎的消遣。好在這些志願者的自控能力還不算壞,否則醫生得藉助荷爾蒙之類的藥物緩解他們的性壓力了。
切諾科娃是一項運動功能減退實驗中的女性志願者。那次歷時4個月的實驗讓她終生難忘。她回憶道:「所有志願者、醫生以及其他科研人員之間充滿了笑聲,我們彼此開著玩笑,拿自己也拿別人開涮。雖然那明明是在實驗,可是那種氣氛卻讓人感覺是在度假。」
一次模擬實驗就是一次心理磨難
太空模擬實驗儘管有輕鬆的時刻,可如果以為實驗內容就是吃喝玩樂,那就大錯特錯了。1994年至2000年間,前蘇聯及俄羅斯科研人員先後進行了數次太空模擬實驗,時間從90天到270天不等。其中一項名為「斯芬克斯計畫」的實驗歷時最長,整整進行了9個月之久!
據當時參加實驗的俄宇航員科霍比克霍金回憶,「重返地球是所有這些實驗中最困難的一個階段。人處在那種情景之下,你只會感覺自己身處這個星球上的萬事萬物之外。時間不斷在流逝,而你卻依然停留在過去。在宇航船上的分分秒秒都讓你覺得度日如年。要擺脫這種心理障礙據說並不容易,實驗進行的時間有多久,心理康復的時間就需要多久。就我們而言,實驗結束之後差不多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重新學會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日常作息。雖然經歷了這番磨難,可是能夠參加這樣的實驗我們此生無悔。如果有可能,我願意再一次接受挑戰。」
為了一萬盧布得遭一個月罪
據報導,參加那次「斯芬克斯計畫」的實驗志願者來自各個不同國家,許多人由於不堪重負中途退出,可是俄羅斯志願者中卻無人打退堂鼓。其實,俄羅斯人也並非天生「忍者」,他們如此吃苦耐勞多多少少應了那句老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原來,每一名實驗志願者只要咬牙堅持到底便可得到一筆數目不菲的獎金,這對於收入普遍不高的俄羅人來說可是筆「飛來橫財」。雖然獎金的具體數額是多少俄有關方面從未正式公布,可是據俄羅斯醫學生物問題研究院的專家透露,這筆錢足以在莫斯科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買上一套公寓住宅。
在前蘇聯時代,太空醫學實驗同樣被用來研究人體在非正常情況下的生理反應。比如,上世紀70年代中期,前蘇聯某研究院利用太空醫療技術,為脊髓受損病人研製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病床。根據實驗要求,志願者必須一動不動地在這張病床上躺上一個月時間。
一名年輕的蘇聯外科醫生自告奮勇地成為一名實驗志願者。作為回報,他在事後領到一萬盧布的獎金,而他當時的月工資不過區區130盧布。不過,千萬別以為獎金就那麼好拿,在那張病床上吃喝拉撒了一個月之後,那名小夥子下地時甚至連走路也得從頭學起。
- 關鍵字搜索:
-
俄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