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美國人——寫在中國新年

大年三十晚上,沒回家與親人團圓,卻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加了一項特別活動--電視文獻片《成為美國人:華人經歷》(Becoming American-The Chinese Experience)的放映與座談會。這部記述華人移民在美國奮鬥歷史的文獻記錄片,於2003年3月在PBS電視臺首映,我當時觀後就深受觸動,很想有機會再重溫該片,以對長達六小時的影片內容好好消化。儘管此次活動的時間正好撞上了除夕夜,我也不願放棄與該片製作人Bill Moyers夫婦會見交流的機會,他們可是我一直崇敬的媒體人啊!更何況座談主題又與我們華人密切相關!

  這次活動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時報、華人百人會共同主辦,主流色彩濃厚,目的卻是為華裔做宣傳--旨在將《成為美國人:華人經歷》作為一套多媒體資源向全美國進一步推廣。當主持開幕式的博物館市場主任說到:「我們以此作為對全美國華人社區的回饋,今晚,我們也以這個晚會來慶祝中國新年!」全場掌聲頓起。我感覺眼眶濕潤,心湧熱流。主辦方選擇這個時日原來別有深意!對比一下啊,每逢新年來臨,中國的華人們、海外的華人們年復一年重複著陳詞濫調的春節晚會宴會招待會聯歡會演出會,那艷俗空洞的吃喝彈唱歌舞昇平好像已成為一種「精神鴉片」,令海內外的中國人嫌之厭之又盼之難棄之。中國人的心靈,似乎總需要粉飾、麻痺、自欺欺人。那麼多聰慧的中國人,年年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仍難以讓春節晚會推陳出新,怎麼就不明白,這種慶祝方式本身就是早該淘汰的過期麻醉劑!怎麼就不能像人家美國人這樣,辦出如此有創意的一場活動,讓主流社會、全美國、全世界都感受華人歷史文化?就沖這,也得「成為美國人」!

  沒有中國飲食招待,沒有中國歌舞表演,沒有張燈結綵裝飾,但主辦者仍然讓觀眾們享受了一份中華文化的精美大餐,那就是大都會博物館中國藝廊內的珍貴文物展覽。數百名出席者大多是各種族的洋人,也有幾十位亞裔,包括一些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聽這些年齡不同的亞裔講著地道的美式英語,我估計他們多是在美國生長,很少有第一代移民。令人奇怪的是,竟然沒見到凡在涉及華人主題場合都會上躥下跳攝影採訪的中文媒體記者們。是他們都回家過年了?還是忙於應酬華人社區的慶祝而放棄這主流活動?或者是人家主辦機構根本沒通知他們?以我曾經從業華人媒體的經驗,知道任何主流社會活動,無論是否與亞裔社區有關,只要你想去採訪報導,人家都會歡迎。但有些華文記者先要問:「是中國人辦的活動嗎?」不是就不去。主流機構難道會把這樣的媒體列上他們的通知單?在海外辦中文媒體的目的,到底應該是引導華人瞭解並融入當地主流社會?還是試圖用宣傳蠱惑讓他們固守民族情結從而滯留在祖國和本族裔的狹隘圈子裡?要想贊成前者,就得「成為美國人」!

  在介紹該片籌資製作經過時,Bill Moyers先生說,以往反映美國移民歷史的影視文獻片中,對愛爾蘭、猶太、義大利等歐洲移民以及黑人、西語裔群體都有描述,但獨缺亞裔資料。尤其華人作為最早來自亞洲並為美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的移民群體,其歷史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認同。他因而構思撰寫拍攝方案,花了四年半時間籌足經費,然後收集素材進行採訪。六小時的片長,仍然不能涵蓋近二百年來美國華人移民史料之豐富,只能作為揭開亞裔移民歷史的一個序幕。他進而表示,此片在PBS放映後迴響熱烈,但電視放映的次數有限,而且觀眾們還應瞭解如何應用影片豐厚的史料資源。因此他們製作發行了該片的影碟影帶和可從網站(http://www.pbs.org/becomingamerican/ap_viewersguide.html)上免費下載的觀眾指南(The Viewer』s Guide),希望全美國的圖書館和學校都能擁有使用這全套多媒體教學資源,讓美國人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下一代都能瞭解華裔歷史。一位著名美國媒體人,不遣餘力地宣傳華人移民歷史,這是什麼精神?恐怕是「共產主義」「國際主義」都難比擬的提倡平等尊重人權的民主精神。想來真是慚愧,雖然海外華人們也在小打小鬧地宣傳中華文化和華裔歷史,但那講述華人移民經歷或中國文革歷史的內容深重令人震撼的好片子,卻得由Bill Moyers或Carma Hinton這樣的美國人來拍攝!因為他們超脫了狹隘偏激的民族情懷,更能以客觀公正得到社會的認同與資助。就沖這,也得「成為美國人」!

  Bill Moyers及其製片團隊專門從六小時長片中抽取精華,製作了一個二十多分鐘的剪輯在會上放映。這短片是製片人提綱攜領的重點歸納,使我對華裔歷史和製作人的用意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與黑人最初是被白人殖民者用鎖鏈從非洲綁架販賣到美洲不同,大批的華人是被「淘金熱」吸引來到新大陸,後來又加入了修鐵路做苦工的行列。儘管初期可能受美好謊言矇騙,但之後卻是自覺自願地前仆後繼湧向美利堅。華人的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幾乎到了沒皮沒臉沒骨氣的地步,以廉價的勞役爭奪早來的其他移民的飯碗。1882年,美國頒布了「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針對某一種族的移民禁止法令,在此之前,任何國家的人都可以自由來到這片歡迎移民的新大陸。而這被首先開刀的族群並不是當時地位最低下的黑奴,更不是其他族裔,卻是十年前才為筑成橫跨美國的鐵路大動脈而付出血汗生命的華人!中國人,難道就這麼討人嫌嗎?然而,禁令並未阻止華人來美的步伐,人們想方設法裝扮成墨西哥人古巴人黑人,就為了要混入美國。舊金山的地震大火,毀了大批移民資料,給予華人們可乘之機,以宣稱出生在美國而獲得居留資格,再使用欺騙造假手法,從家鄉把無論是否自己子女至親的人們帶入美國,反正當年查不了DNA。影片是以同情公允的正面態度來敘述華人來美歷史的,但作為一名華裔,我不得不反省我們民族自身的弱點,因為這些弱點至今仍在!如果說,當年的「金山神話」在通訊交通落後的時代能夠欺騙閉塞鄉間的村民,使他們驅之若鷹來當苦力;那麼,在信息化的今天,為何還有那麼多中國人,甚至是在國內日子過得不錯者,仍願意或鋌而走險或竭盡欺詐手段非法來美做工?為爭搶生意與工作機會不惜出血大賤賣,為了能來到和留在美國而說謊偽造。這些人只是將掙點美金當權宜之計?還是來追求完整的「美國夢」?影片對合法移民們「美國夢」頗有讚許,鼓勵正當來到美國的華人在這裡扎根實現夢想。因為有夢想者才肯努力奮鬥不斷進取,在改善自己生活的同時也改造和奉獻打算久居的國家與社會。要夢想成真,就得「成為美國人」!

  由紐約時報一位年輕的華裔記者主持,包括Bill Moyers夫婦在內的五位嘉賓與觀眾進行了討論交流。嘉賓中有位生長在美國的華裔年輕女士,也是影片中的受訪人之一,闡述了一個有創意的觀點:「我們是華裔美國人,我們要瞭解自己的歷史,這不是中國的歷史、不是華人的歷史,而是華裔美國人的歷史!」這使我想起我的一位已進入美國地方政界的華裔朋友的話:「有人稱我們是『旅美華人』,這完全不對頭,我們已在這片國土上定居,而不是路過的旅人。還有人稱我們是『美籍華人』,也不對,我們不應披了美國籍的外衣,骨子裡仍然要堅持作華人。確切的稱呼應是『華裔美人』,華裔的血統不可更改,也是我們的自豪,但我們已經是真正的『美國人』!」這種觀點被很多已融入美國主流的華裔所認同,也與影片的思路不謀而合。其實,所謂「融入主流」,並不見得需要英語講的完美無瑕,也不一定成就非凡進入管理階層,更不必非和正宗美國人聯親,你只需以「主人翁」的心態作一名普通公民,不是把自己當作「旅人」「外人」,而是當作這個國家的「主人」,你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主流」「支流」,打破自己設置的「玻璃天花板」。越是試圖在美國推廣中華文化、進而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為促進中美關係做出貢獻者,越應該明白,想要發揮此類作用,首先得「成為美國人」!

  除夕夜,獨自走在曼哈頓空曠的街道上,並未感到孤獨。冬夜凜冽的風迎面吹來,並未覺得寒冷。雖然沒有與親朋一起圍爐守歲吃年夜飯,沒有到華人慶典湊熱鬧唱卡拉OK,沒有在電視旁觀看令人痛苦的「春節晚會」,也還沒顧得上打電話向家鄉父老拜年……我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樣度過除夕之夜,在一群體面的美國人中間,享受了作為華裔的自豪!心中充斥的,不是煽情的熱烈和盲目的喜慶,而是真切的感動與實在的使命感。回想在我以往的人生旅途中,曾經度過了多少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激動喧囂老調重彈空洞無聊的中國新年?有哪一個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過眼煙雲般的記憶中,搜索不出這樣一個深刻烙印。但我知道,2004年這個獨特的除夕,將在我的記憶中儲存永遠!春節的曼哈頓,「年味」並不濃,春聯燈籠舞獅耍龍鞭炮齊鳴遊行歡慶,都只發生在華人聚居的局部。但有個威力強大的標誌,向全紐約全美國人民宣告中國新年的來臨,那就是帝國大廈頂端的燈光,閃爍著代表中國新年的吉祥色彩「紅」與「金」。記得911之後的那個春節,是我第一次在紐約度過,看到這金紅燈光,內心萬般感動。而華人們是否知道,紐約客們能以這燈光慶祝中國新年,要感謝一群女童軍孩子們的貢獻?長期以來,帝國大廈的燈光是多元節日的廣告宣傳板,聖誕節、獨立節、猶太節、愛爾蘭節……色彩隨節慶而變更。然而,在美國已家喻戶曉的中國新年,卻遲遲未能登上帝國大廈的端頂,儘管華人社區曾為之進行過多年抗爭。磕開最後一道門禁的,是以華人為主的兩支女童軍小隊的女孩子們,在成人義工領隊和亞裔社區的支持下,寫信給有關部門。這來自名聲響亮的主流兒童組織孩子們的倡議,已經不只代表華人社區,而是代表了全美國的新一代兒童,當局豈敢忽視!終於,在2000千禧年的春節,帝國大廈的頂尖首次亮起金紅並成為每年的傳統!那些立下功勛的女童軍們應邀參加了亮燈儀式,主流電視臺的播放,把這些華裔女孩的笑臉傳遍全國!孩子們的威力,是因為他們融入了主流團體。就沖這,也得讓我們的後代「成為美國人」!

  在中國新年佳節,我卻大談「成為美國人」,並不是想讓同胞們背棄中華民族傳統。恰恰相反的是,我願將自己從這場「成為美國人」新年晚會中感受到的華裔的驕傲傳達給大家。美國人的群體,美國的文化,正因為有了華裔的加盟,才能夠如此繽紛多元。作為華裔的我們,尚需進取,仍待努力,更應不時反省自身。

  正如《成為美國人:華人經歷》影片中所說:「要想成為美國人,首先得成為中國人(Chinese)!」同宗同源同血同文的炎黃子孫們,為我們共同的文化傳統而驕傲吧!請不要再以大陸人、臺灣人、香港人、臺山人、廣東人、福建人、東北人、上海人等等來彼此阻隔,只有團結在華人的同一大旗下,才是我們融入主流的正途!

本文留言

作者樓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