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神秘面紗將被揭開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一年時間的勘探和發掘,舉世聞名的秦阿房宮遺趾前殿夯土臺基的範圍已經基本確定,其前殿遺址南北部邊緣的結構也初步摸清,同時首次發現了秦阿房宮前殿附屬宮完整組合的板筒瓦屋頂,沉睡兩千多年、氣勢磅礡的阿房宮正在向世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為」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築之一。根據勘探發掘確定,僅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積54102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據考古專家推算,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面積規模與史書記載的「東西長500步,高達數十仞,殿內舉行宴饗活動可坐萬人」所描寫的基本一致。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北部的邊緣為台面結構,最高處有宮牆,牆的側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狀和板狀瓦片,考古專家介紹說,這些出土的瓦片時代應為秦和西漢早期,說明遺址的始建年代為秦代,漢代作為上林苑的一部分繼續在使用。前殿遺址夯土臺基的南部則較低,略呈向南傾斜坡狀。在臺基南邊沿還有一條東西向壕溝,在壕溝南側,發現一處鋪瓦的屋頂痕跡,殘留的鋪瓦範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由西向東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長為58-62厘米,寬44-51厘米,充分顯示了秦代建築的宏偉巍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指出,這是秦代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

  據介紹,在整個前殿的發掘中沒有發現有火燒土的痕跡,迄今沒有證據表明阿房宮曾經歷過大火燒燬。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阿房宮的科學勘探發掘。阿房宮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給遺址的保護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從去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截止目前,勘探面積20萬平方米,試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中。


人民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