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武漢20多「海歸」淪為待業青年

 2003-12-03 05: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武漢晨報報導,昨日,記者從湖北省對外服務總公司國際人才部瞭解到,20多位留學歸來人員找到該機構求職,但半年來,一個也沒「推銷」出去。學歷與職業資歷不匹配,使這些留學歸來的「海歸」變成了待業的「海待」。

青山葉小姐(化名)今年32歲,兩年前,一直從事財務工作的她,花費10多萬元赴紐西蘭「充電」。今年,獲得會計學碩士學位後,葉小姐回漢謀職。最近,她找到為外企提供人才服務的省外服公司國際人才部,希望進入外企工作。

恰好,沌口一家美資汽配企業開出萬元月薪,求精通英語的財務經理,葉小姐被推薦過去,然而,出國前一直在基層財務職位上工作、沒有幹過經理的她,無法令對方滿意。與葉小姐一起的另外兩位「海歸」,也因沒有同等職位經歷被該外企拒絕。之後,葉小姐甚至表示,寧願「屈才」從事普通財務工作,而對方又擔心她幹不了多久就跳槽,不願「大材小用」。

據介紹,與葉小姐一樣變成了「海待」的「海歸」們中,在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學金融、財務專業的最多。國際人才部負責人說,如今外企用人相當注重實用,洋文憑只代表學歷,相關職業經歷缺乏,同樣不受歡迎。這樣使得一批「海歸」求高職位求不到,求低職位對方不敢收,形成尷尬境地。

光會外語不再有優勢

前些年,只要會說一口流利的外語,就不愁進不了外企。而現在,隨著國內外語人才的增多,「海歸」們想單憑語言優勢求職,已較為困難。

湖北省外服國際人才部一位職業指導師介紹,「紮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從業經歷+純熟的外語技能」,這樣的複合型人才目前最為搶手。她說,在改革開放初期,外語人才奇缺,「海歸」們就算別的方面欠缺,靠語言優勢就能夠取得高薪的外企職位。但現在,走出校門的外語人才大增,加上其他專業的人才,在國內通過一些學習機構同樣能講一口地道的外語。

據介紹,在外語語種中,英語的語言優勢最弱,近半年,武漢沒有一家外企通過該機構求英語翻譯,只有少數幾家企業需要法、日、韓語人才。

該職業指導師說,這些待業的留學人員要獲得職位,首先要擺正心態,將自己放在與其他求職者同等的起跑線上,另外,要努力說服企業,相信自己的忠誠度,自己會珍惜職位並能將工作做得更好。(記者凌雲焰)  (中新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