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口糧食將造成市場緊俏

中國今年糧食再次歉收,造成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專家預見,一向以糧食自給自足而自豪的中國將不得不大幅度增加糧食進口。

*中國糧產連年歉收價格上漲*

最近幾年中國糧食產量一直有減無增,但今年中國首次出現糧食總產量低於糧食總需求量。這種情況已經導致全國糧食價格普遍大幅度上漲。

據報導,東北小麥價格在夏天已經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二,玉米價格提高了一倍,大米價格上漲約百分之十三。此外,食用油、蔬菜、肉類和其它糧食產品的價格也都水漲船高。

*進口補缺令世界糧食市場擔憂*

由於連續五年糧食減產,專家估計,今年中國將出現四千萬噸的糧食缺口。如果中國要通過世界糧食市場來添補這個巨大的缺口的話,世界市場將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珍妮特.拉爾森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對這個問題表示了擔憂。拉爾森女士說:「四千萬噸的意思是這樣的: 全世界目前的糧食總產量是一億零八千萬噸。但是過去幾年,世界糧食消耗量都超過了總產量。所以全球的糧食形勢是入不敷出。中國在這個時候進入世界糧食市場的確讓人感到擔憂。」

拉爾森說,去年由於世界許多地方天氣不好,美國、印度、歐洲都出現糧食減產。今年的全球糧食短缺九千六百萬噸。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糧食儲備也在迅速減少。

*從美進口糧食可能出現變數*

鑒於中國今年糧食短缺問題更趨嚴重的情況,人們估計,中國今年進口糧食的數量會顯著增加。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下個月訪問美國時,中國原本計畫要在美國宣布購買大批美國糧食的消息。但是由於這個星期二美國突然決定恢復對中國部分紡織品的進口配額,中國大舉購買美國產品的計畫可能會出現變數,因為中國已經在星期三取消了原定要啟程前來美國的農業採購代表團。中國大批購買美國商品是為了對中國對美貿易存在的巨大順差做出彌補。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如果改變購買美國糧食的計畫,就只有轉向世界另一個糧食出口大國加拿大了。但無論如何,中國對糧食巨大的進口需求都將不可避免地促使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

*造成世界其它地區獲糧困難*

糧價上漲對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等糧食出口大國的糧農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非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生活在飢餓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糧價上漲更增加他們得到糧食的困難。

美國著名環境保護專家萊斯特.布朗提醒人們,由於缺水、氣溫升高和農田面積減少,世界糧食生產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全球性的糧食短缺狀況在短期難以改變。

*中國增加糧產對環境不利*

地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拉爾森女士認為,中國要增加糧食產量將會加劇對環境的壓力。拉爾森說:「我們非常擔心的一個事情就是環境因素,中國的糧食供應和缺水之間的問題。農業需要大量用水。中國、特別是北方用水過度,如果要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必然會給水資源增添更大的壓力。」

根據有關機構的研究,溫室效應對糧食生產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地球溫度每升高一度,世界糧食生產就要下降百分之十。而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過度利用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