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鎔基輸血未治本 體制落後 東北國企改革艱難

朱熔基輸血未治本 體制落後 東北國企改革艱難

--------------------------------------------------------------------------------

【大紀元11月7日訊】中共新領導層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做出了若干深化市場經濟體制的保證,其中包括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近年來,大型國營企業集中的東北地區不斷爆發下崗工人抗議事件,凸顯了國企改革的艱難。

*體製造成改革落後沿海地區*

據美國之音報導,東北是中國工業基地,集中了大批大型國有企業。但在二十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東北已被東南沿海地區遠遠拋在後面。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徐滇慶教授說,中國多年來一直希望解決東北國企問題,前總理朱鎔基曾經提出三年國企脫困的口號,他採取的辦法是給老工業基地輸血。

徐滇慶教授說:「在朱鎔基任期的最後一年大規模貸款,一年之內從平常年景的貸款額增加了六千億,猛增到了九千億。許多貸款都投入了國有企業。那麼拚命給它們錢短期之內是有好轉,但是國企的問題決不是你給它輸血能夠解決的。它有本身的體制問題。」

徐滇慶表示,政府不能夠左右哪個地區率先發展,那是由市場決定的。投資人可以在沿海地區獲得投資百分之百的回報,為什麼要到東北地區去僅僅獲得百分之六十的回報呢?他說:「如果我們從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看,中國哪裡先發展,哪裡後發展和政府的號召基本上沒有關係,因為開放從地理位置,從文化,從信息交流都是沿海地區更佔有優勢,所以大量的外資自然投資在沿海地區,沿海地區就先發展了,並不是政府上來說我先發展沿海地區。這是市場運行的規律。後來政府講我們要開放大西部。有一位西部的省委書記說,西部大開放變成了西部大開會。」

美國托列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欣說,東北比較特殊,跟其他地區不大一樣。東南沿海基本上沿著一條東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模式發展的,但是,東北的體制問題卻是前蘇聯計畫經濟體制的一個縮影。他說:「東北的問題往往就像過去東歐和蘇聯存在的那樣差不多的問題。他們有那麼多計畫經濟留下來的包袱,很多人過去計畫經濟體制下已經習慣了鐵飯碗,另外還有社會福利,不習慣自己去創業等大包袱。這些問題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沒有的。」

張欣表示,與沿海地區相比較,東北起飛相當艱難,就像一輛巨大的車子要從一個很深的死胡同中轉彎,再走出來,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