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的神童之路

科大在創辦少年班上有獨特的方法,但大陸社會卻未有多大得益,少年班成了為外國培養人才的搖籃,三百多名畢業生,有兩百多名去了美國。

  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智力超常的神童一般只佔兒童的千分之三至四。按照這個比例推算,大陸近兩億兒童中,可能有數十萬個神童。然而,實際生活中,神童卻如鳳毛麟角,那是因為不少具有智慧潛力的兒童,由於生活在邊遠或落後地區,連溫飽也沒有解決,哪有機會表現他們的天才呢?另一方面,在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影響下,一些智力超常的女孩子自然被埋沒。

  李政道促成科大天才少年班

  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國科技大學首先在安徽合肥開辦少年班,從各地吸收了二十一名才智出眾的中、小學生為學員。該校至今已先後招收了十四期〔神童〕學生,共五百一十九人,現已畢業九期,共三百四十七人。據說,培養〔神童〕,是美
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向北京政府進言而促成的。

  〔望子成龍〕的最佳途徑

  少年班展示的神童之路,對望子成龍的家長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年報考的學生有三百多人,但錄取只有十分之一,可見競爭之激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少年班管理委員幾乎每天都收到來自各地的信件,除了詢問報考少年班的辦法外,更多的是請教教育孩子的訣竅。

  一般來說,入少年班並不簡單,學生年齡通常在十一至十五歲之間,除了自認IQ超常之外,還要過三關才能如願以償--第一關,需所在中學推薦,再由科大分析篩選;第二關,通過第一關篩選後的學生,再參加統一考試,考分必須超過重點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才有資格參加複試;第三關,複試,即數、理、外語的筆試和口試。

  過了三關的學生可說在智力上都屬超常型,這就是他們與普通少年最根本的區別。據科大研究,通常智商值高於一百三十的少兒即被視作超常少兒。另外,在生理上,少年大學生的發育期平均比其他青少年早一至兩年。他們的心肺功能很強,其中百分之二十五的人肺活量超過普通標準。而他們的神經系統大多屬於強型,其大腦功能的測定得分遠高於同年齡少年。在心理上,少年大學生幾乎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自信心〔爆棚〕,有毅力,能自我控制。

  畢業生出類拔萃

  科大在培養少年大學生方面確實用足了工夫。學校根據少年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特點,在教學體制、方法和教材上大膽創新,因材施教,特別注重基礎訓練,因此科大少年班出來的少年大學生的數、理、化、外語基礎十分紮實,獲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年僅二十三歲的謝X八七年十月提前一年獲瑞典林平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瑞典多家報紙都以「最年輕博士」為題報導了他。他完成的幾個課題曾一度轟動了斯德哥爾摩。

  翁振宇是科大物理系教授吳杭生的博士生,八七年十一月赴美國工作,深得導師欣賞,稱讚他為「很有發展潛力的科學工作者」。

  第二期學生陳永聰在少年班只讀了三年就考上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研究生,八九年回國,二十六歲就當上了科大物理系副教授。

  迄今為止,科大少年班確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截止九一年,辦了九期少年班,前八期畢業生中畢業時考取國內、外碩士、博士研究生的達二百二十七人,佔畢業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一點六。八一至八七年,考取中美合招的赴美研究生有四十五人,其中七人奪得全大陸前五名。

  也有失敗的例子

  但也有失敗的例子。在科大少年班第十四期學生中,有四人留級,一人中途退學,一人未取得學士學位。校方的解釋是,這些學生多是心理與智力發展不同步,個性有弱點,導致人際關係緊張,因此嚴重影響了學業;有的是自進大學後放鬆努力,一心貪玩,無法適應規範嚴謹的高等教育;有的則受社會上流行的功利思想影響,價值觀發生動搖,無心求學。最令校方覺得遺憾的是當年那個報刊上宣傳得最多的〔神童〕,自認承受不了壓力,以致後來不敢報考研究生。如今年僅十八歲的他在科大近代物理系當講師,但校方認為,他本該有更大的出息。

  可惜只為外國培養了人才

  科大在辦少年班上創造了一套方法,然而僅只滿足了研究如何培養兒童的問題,大陸社會卻並未有多大獲益,甚至可說是勞民傷財。不少人說,少年班辦得不錯,可惜是為外國培養了人才。少年班至今共畢業了三百四十七人,但去了美國的就有二百多人。有的正在攻讀第二博士學位,有的已在美國謀生。他們會回來嗎?退一萬步說,就算回來了,能安心研究嗎?大陸的環境、設備和各種條件能滿足他們的上進心嗎?


《動向》


本文留言

作者方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