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河成地上懸河 三門峽水庫為「罪魁禍首」


華商報2003-10-19訊:
國家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近日指出,渭河變成懸河,主要責任在於三門峽水庫。
  據瞭解,索麗生日前率部分專家學者對我省三門峽庫區遇仙、石堤、羅紋及方山河口、華縣水文站等8個點進行了現場考察,詳細瞭解渭河淤積和今年渭河洪災情況後,召集秦、晉、豫三省有關部門及部分專家學者在鄭州召開了「潼關高程式控制制及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專
題調研會」。索麗生指出,渭河變成懸河,主要責任在於三門峽水庫,降低潼關高程(潼關高程是指黃河潼關斷面1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時的相應水位)是真正解決渭河問題的出路。
  索麗生指出,三門峽水庫建成後取得了很大效益,但這是以犧牲庫區和渭河流域的利益為代價的。渭河變成懸河,主要責任就是三門峽水庫,這點應該正確對待,這不是責任問題,而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而從原有經歷過水沙條件和運用方式來看,以潼關高程降低2米作為工作目標,即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爭取使潼關高程降到326米左右,是較為合理、現實的,對消除渭河流域的水患、改善生態功能也能發揮作用。
  索麗生指出,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的調整,不是對三門峽水庫的否定,而是更加合理的運用。為了進一步促進潼關高程的降低,還有必要對三門峽水庫的運行方式進行調整。現在談調整是因為有小浪底水庫和一些新的條件可以利用,防洪、防凌、供水等功能基本上可由小浪底承擔,遇到千年一遇洪水時,三門峽水庫還需蓄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