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印度以色列「戰略三角」圍堵中共
以色列總理沙龍最近訪問印度,是世界戰略格局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因為這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總理首次訪問新德里,標誌以印關係進入新階段;尤其是兩國軍事聯手,再加上美國,可能形成「美以印三角聯盟」,對中共將構成潛在的戰略遏阻格局,其發展前景引人注目。印度和以色列原來關係相當疏遠,因印度曾組織「不結盟運動」,其很多成員是阿拉伯國家,因此印度長期以來一面倒地支援巴解組織,疏遠以至排斥以色列。兩國遲至1992年才建交,印度是最後一個承認以色列的主要國家。印以建交之後的過去10年中,雙方關係發展迅速,特別是在軍事方面,尤以這次以色列總理訪問新德里達到高潮。
●面臨伊斯蘭原教旨的共同威脅
印度和以色列的關係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有很多地緣政治和戰略因素,概括起來說,有這樣幾點:
首先是兩國都面臨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的威脅,具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印度鄰國巴基斯坦有一億多穆斯林,並由於歷史原因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紛爭,印巴兩國一直處於敵對狀態,911事件發生後,更凸顯了伊斯蘭原教旨運動對印度的威脅問題。
以色列則在建國第二天就遭到五個阿拉伯國家聯合軍事入侵,從此一直處於周邊充滿敵意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以自殺炸彈為代表的伊斯蘭原教旨運動,意圖把以色列人趕出這個地區。
印度和以色列都面對伊斯蘭激進運動的威脅,雙方認知到聯手反恐的必要性。以色列駐印度大使館發言人馬特(Yaron Mater)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恐怖主義是印度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我們互相理解,懂得對方的處境。」 印以已開始在安全上合作,兩國共享反恐情報,並建立了「聯合反恐工作團」,印度的特種部隊還到以色列接受反恐技術訓練。
●右翼執政,共同理念
其次,現在印以兩國都是右翼執政,理念較接近,有更多共同的語言。以色列1948年建國之後至今55年,有40多年是左派工黨執政。而由於巴勒斯坦的自殺炸彈攻擊,巴以衝突加劇,工黨實行的對阿拉法特的綏靖政策失敗之後,右翼的利庫德集團在大選中獲勝,曾擔任過國防部長的沙龍出任了以色列總理,整個以色列向右轉,對伊斯蘭原教旨運動持更堅定打擊的鷹派政策。
印度比以色列早一年建國,但也是在隨後半個多世紀中,由尼赫魯家族領導的左派政黨「國大黨」執政了近40年。現在則是右翼的人民黨(BJP)執政。在印度的10億人口中,印度人佔80%,穆斯林人有一億三千萬。人民黨的口號是「印度人第一」。由於現在印度和以色列執政的都是右派,雙方在對付伊斯蘭激進主義上,不僅理念,而且在政策和操作等層面,更有共同語言。
●軍事聯手,對付邪惡
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以色列向印度提供高級武器,軍事合作成為兩國關係的底座。印度右翼人民黨上臺之後,實行強大國防、建構軍力的防禦政策,從俄國購買高級武器,增加軍費,打造新的軍隊。而以色列的高科技武器、強大精銳的軍事,對付恐怖主義的經驗等,都成了印度謀求的目標,因而印以兩國在過去幾年來,在武器銷售和軍事合作上,有了迅速發展。軍事與反恐,把兩國的紐帶拉緊。《紐約時報》在沙龍啟程訪問印度的當天報導說,過去10年,印度和以色列的雙邊貿易增加了6倍多;僅印度每年從以色列進口軍事設備,就有15到20億美元。以色列可能超過俄國而成為對印度的最大武器提供者;而且以色列的特長是能夠把俄制的武器更新。
雖然911事件之後,美國和印度的軍事關係大幅發展,美國也開始向新德里提供武器,但由於1998年印度不顧美國等西方國家反對而連續進行了幾次核試驗,而導致美國等國家對印度實施制裁,包括限制向印度出售高級武器等,這種禁令還沒有完全取消。而正好在這種空檔下,給了以色列機會向印度提供武器,因為以色列的武器系統多來自美國,而美國現在也在和印度發展關係,因此對以色列向印度提供武器基本持默許態度,因而使以色列有機會扮演特殊角色,推動印以關係的長足發展。
●把江澤民垂涎的飛機給了印度
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色列向印度提供的武器主要有空對空巴拉克導彈,無人駕駛飛機,複雜的預警系統(可監控邊境地帶的車輛調動,對方飛機在邊境的動向,以及對方的大炮系統等),可部署到軍艦上的電子戰系統,以及三套早期空中預警機(Phalcon),每套價值10億美元。這種早期預警機中共也相當垂涎,江澤民訪問以色列時,曾簽署購買協議,但由於美國反對,以色列後來取消了合同,賠償了北京幾億美元。而這次以色列向印度出售三套預警飛機,事先得到了美國的同意。
印度正在和以色列談判,試圖獲得以色列的「箭頭戰區導彈防禦系統」。這種武器的銷售需得到美國的首肯,但這項武器如果轉讓給印度,顯然將加強新德里對付巴基斯坦導彈威脅的能力,併進一步加強美印戰略關係,同時推進五角大樓的潛在戰略目標:在全球部署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
印以關係在沙龍訪問之前,就有迅速發展,以色列「國家安全議會」主席達晏將軍(Uzi Dayan)不久前訪問了新德里,和印度的國家安全顧問米斯拉(Brajesh Mishra)舉行了「聯合安全戰略對話」。隨後以色列外長派瑞斯也前往新德里訪問,稱讚印度是以色列在那個地區的「最好的朋友」
●平衡外交,現實主義
印度邀請沙龍訪問新德里,標誌印度正式結束了它長期奉行的一面倒支援巴勒斯坦的政策,開始在中東問題上實行更加靈活的平衡外交。雖然新德里仍然表示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的領袖,但這種支援僅是象徵性的,而和以色列則在發展實質性的雙邊關係。
新德里的這種現實主義外交政策,還可從印度鷹派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今年四月、隨後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六月訪問北京可看出,新德里的對外政策,越來越傾向現實主義,平衡外交。在抗衡的同時,仍試圖改善和北京的關係,削弱北京對巴基斯坦的支持。
雖然印以關係,尤其軍事關係並不是以針對北京為戰略目標的,但顯然以色列的先進武器將增加印度的軍事能力,使印度更朝向軍事實力可能超過北京的方向滑動,這對中共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中共的主要武器來自俄國,但俄國更是印度的主要武器提供國,而且俄國給予印度的武器高級程度超過給予中國的,顯示莫斯科更信任民主的新德里,而不是專制的北京。而印度現在從以色列獲得更先進的武器,其軍事能力更會增強。
●美印建構「民主雙子大廈」
在印度與以色列發展關係的同時,新德里和華盛頓的關係也在推進。早在2000年3月,美國和印度的關係就開始解凍,克林頓總統當時正式訪問了新德里。
911事件之後,美印關係更趨緊密,尤其是在軍事方面,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已在過去兩年來三次訪問印度,被稱為鷹派的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也到美國訪問,雙方就軍事合作和武器交易達成多項協議。
現在美國由於對印度1998年核試驗而做出的制裁沒有完全取消,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出於反恐需要要拉攏巴基斯坦,因而不便直接向印度提供高級武器,因此由以色列來間接提供,扮演轉手的角色。因而更促進了以色列和印度的關係發展。實際上以色列和印度的軍事發展,體現的是美印的軍事聯手,因為像空中預警機、箭頭導彈攔截系統等,沒有五角大樓的同意,以色列是無法出售給印度人的。
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米斯拉今年5月來美國訪問,在向華盛頓的「美國猶太人委員會」(AJC)發表演講時就公開呼籲,「印度、以色列、美國應該聯合起來,來打擊恐怖主義這個共同的威脅。」
以色列人在美國內部有強大的遊說勢力。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政策和這種強大遊說有直接的關係。而近年印度人也在美國的遊說勢力越來越大。以色列和猶太人在美國的遊說勢力,現在有聯手運作的趨勢。七月份,「美國印度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猶太人委員會」,「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三家在華盛頓聯合舉辦了會議。白宮最後同意以色列向印度出售空中預警機,和這種遊說有相當的關係。
●「民主軸心」制約「獨裁核心」
美國傾向和印度及以色列聯手建立聯盟關係,和全球反恐的新戰略格局有關。美國鏟除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受到法德俄的杯葛,尤其是法德形成的「舊歐洲」勢力,明顯對美國推行全球戰略有牽制。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越來越傾向聯合其他國家,形成另外形式的聯盟,來推展自己的戰略目標,同時也是對法德的「舊歐洲」勢力的抗衡。
美國這次打擊伊拉克,是聯合了英國等30多個國家形成「意願聯盟」進行的,並沒有動用北約,更沒有法德的軍隊,顯示美國和法德之外的「新歐洲」國家(原東歐的10個國家,以及歐洲的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等)形成鬆散的聯盟。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前後,還致力和波斯灣國家,像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酋長國,塔林等國家形成一個中東地區的小聯盟。
這次美國致力聯合以色列、印度形成「民主軸心」,則是建立一個更大軍事區域集團,因為以色列有高科技軍力,並長期作戰,具有相當的軍事能力;印度則是亞洲的軍事大國,近年致力發展國防,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軍費開支近年以兩位數增長,其海軍力量已抵達南中國海等水域,其軍事發展令人矚目。因此這個「民主軸心」聯盟,將對美國實現全球打擊恐怖主義的長遠目標更有戰略意義。
以色列和印度發展軍事關係,尤其是美以印形成「軸心」的話,將對中共構成戰略威懾,它對中共在臺灣海峽或南中國海的任何可能軍事冒險,都有實質性的制約力,畢竟北京必須考慮強大的印度軍力在它大後面的存在。
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度和以色列發展軍事關係,美國、印度、以色列打造「戰略三角」,潛在受益的是亞太區域,尤其是台海的安全。美印以的「民主軸心」將對江澤民的「獨裁核心」構成制約和威懾,從而推動亞太民主,保證區域穩定。
(載《爭鳴》2003年10月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