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常安:小糾紛和大動亂

 2003-10-04 08: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楊培權天安門自焚事件,雖然沒有像安徽朱正亮自焚那樣震撼,但在數十萬度假者的眼皮底下,在十一國慶的敏感時刻,仍然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也許是早就擬好了對策,在楊培權自焚後沒多久,新華社就發出新聞稿,對楊培權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報導,並認為楊不過是因為一些小糾紛而作出的過激行動。

新華社的結論,讓我們看到,這似乎是安徽官員對朱正亮結論的翻版。安徽官員指控朱正亮因為心理承受力太差而導致過激行為。在安徽官員的眼裡,拆遷賠償不過是小糾紛,又何必鬧得這麼大這麼絕呢?

在朱正亮的調查訪問中,朱正亮的家庭和朱站在同一陣線。他的妻子陪著他自焚,他的兒子則在家中為父母流淚,鄰居也對他們的上訪寄予同情,然後,還有那些觀眾--就事件發表意見的讀者和評論家都譴責當局的橫蠻,並同情朱正亮的遭遇。

但在關於楊培權的背景介紹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家屬「大義滅親」不理解甚至反對反感他們上訪的證詞。據楊培權同伴袁譽立的妻子分析,他們之所以如此沈迷上訪,可能與性格內向有關,也可能是看到自己家境日漸貧寒,相比他人家境逐漸富裕而產生不平衡心理。

新華社的新聞稿還描寫了楊培權的十四歲女兒的反應,「小女孩只是含淚表示:爸爸,你不要再去上訪了,我想你趕緊回家!」

奇怪嗎?不奇怪,在文革期間,夫妻間相互揭發相互鬥爭的例子可多著呢,甚至比這更殘酷令人難以形容。人說同床異夢,在中國社會,許多家庭不過成為一個虛殼,寄生在其中的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但是卻像楊培權家一樣經常爭吵瀕臨離異,像袁譽立家一樣悶聲不響……。

最可恥的是,新華社在未有取得當事人楊培權等的陳述前,便利用其家人的嘴指控楊培權他們的遭遇是「小糾紛」,企圖將事件責任推到受害者本人。

更有甚者,報導引述楊袁的朋友的話說,楊是「頭腦簡單,容易受人利用」。

這不能不說他們別有用心,是在受害者的傷口上撒鹽。

出事了,都是當事人不好,都不過是「小糾紛」而引起,這就是中國傳媒的慣性思維,這也是中國官場的慣性思維。

中國的「小糾紛」太多了。這不,在朱楊自焚事件後,十月三日,天安門金水橋上又上演了一幕跳水自殺的悲劇,一名叫葉國江的北京市民因為拆遷「小糾紛」而欲在金水橋跳水自殺。據他的侄兒葉明忠說,他的父親葉國竹因參與拆遷抗議,在九月三十日(國慶之前)被捕。

據說葉國竹是北京請願市民的領導人,假如葉國竹沒有被捕呢?國慶節的天安門還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歷史上,小糾紛釀成大動亂的先例太多了,從陳勝吳廣,到李自成張獻忠,到中共開國元勛「兩把柴刀鬧革命」的賀龍……。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中國的動亂也就在眼前了。(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