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期關注東北亞事務的北京學者直言,這次六方會談,中國外交部門很高興掌握了發揮獨特外交作用的機會,但具體操作上卻因為北朝鮮的立場不明,也有點無奈。他指出,廢核議題上,大陸和美俄日韓有著共同利益,所以希望能透過和平方式來解決;然而就自身利益來講,北京希望取得北方邊界穩定,因此立場不可能超脫,如此又侷限了外交伸展的空間。
美國、日本和韓國有著安保同盟關係,在六方會談期間,三方很自然抽空檔開起了會中會、並很快取得共識、隨時調整談判策略。像日本最關注的綁架問題,老大哥美國在談判桌上直接呼應日方代表發言,要求北韓表態。不少人認為,這場六方會談根本就是三對三,亦即「美日韓」對「中俄朝」的會談。
對北京來說,這樣的劃分聽來十分刺耳。因為儘管中國和朝鮮有著傳統軍事同盟關係,但自從北京和漢城關係正常化以來,經貿互動越來越大,根據統計,二零零二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韓國的第一大對外貿易夥伴。兩韓之間的槓桿,已經有逐漸向南韓靠近的趨勢。此外,北京認為,和華府以及東京的關係也都處於好的「發展勢頭」。
北京外交形勢的變化,北韓全都看在眼裡,嘴上不說、但心中有數。所以在六方會談前夕,平壤一邊接待大陸高層前往「勸和」,但一邊也連忙派人跑到莫斯科拉攏關係。
另一方面,北京和俄羅斯之間,近幾十年來漸行漸遠,這次六方會談,儘管俄羅斯加入,但大陸對莫斯科實際能發揮什麼作用並不看好,原因是俄羅斯的經濟情況自顧不暇,雖然他們提出了要替朝鮮修建鐵路,以及從俄國拉石油管線到朝鮮等建議,但沒錢辦不了事,俄羅斯的籌碼相形失色。
大陸學者認為,總的來說,中國在六方會談上還是比較傾向美國;然而,基於長遠外交戰略考量,中國又必須巧妙處理和北韓在內的周邊國家關係。學者以「一對車輪」來比喻這場六方會談核危機斡旋,「兩邊輪子要平行往前走,中國扮演的是中間的制動槓桿作用」。
中國時報29日於慧堅(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親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