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庫污染嚴重 庫內水體發黑亟待治理

往來的遊船在暗黑色的水面上犁出道道黃褐色的波痕,密密麻麻的藻類在水中浮游---蓄水不到5年、蓄水量達幾十億立方米的小浪底水庫的水質竟惡化到如此地步,而這就是下游人民的「大水缸」!

在庫區中心碼頭,一位做遊船生意的婦女說,現在水庫裡的水髒得厲害,顏色發黑,水裡斑斑點點的也不知道是些啥東西。以前魚不少,現在釣魚的人釣半天也釣不上一條。打魚人打上來的也只是些小蝦。

水資源保護局的同志租下一條遊艇到庫裡取水樣。遊艇駛離碼頭,水色由黃褐逐漸變為暗黑。從碼頭上行至距大壩25公里處的八里胡同,再從八里胡同返回碼頭,遊艇身後一直拖著黃褐色的尾巴。途中,遊艇老闆對記者說,庫區周圍有種地放牧的人,他們直接飲用水庫裡的水。他們說現在水庫裡的水吃著和以前的口感不一樣了。

在小浪底大壩下游大約500米處的一座公路橋上下看,但見水流污濁,翻滾流淌中不時泛起泡沫。

6月初,監管中心發現小浪底水體顏色異常,庫中水體總氮濃度嚴重超標,且有大面積的綠色懸浮物存在。後經分析驗證,水體中的綠色懸浮物被定性為綠藻。

近年來,黃河上游地區降水嚴重不足,導致黃河干流來水持續偏少。同期,黃河污染物接納量卻沒有減少。由於受渭河等支流的影響,潼關至三門峽河段污染嚴重,前期的降水將支流河道內積存的污染物彙集到水庫中,造成目前小浪底水庫污染嚴重、水質較差,水體中氮磷含量較高,給浮游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同時,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加之庫中水體流速較小,水體置換速度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有關專家研究分析後認為,小浪底庫區目前污染嚴重,呈富營養狀態。隨著溫度的升高,在庫區壩前可能造成藻類大量繁殖而形成水華,並對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一定影響。水體呈現富營養趨勢,這在黃河干流尚屬首次。據介紹,由於水藻類數量大,為滿足供水水質要求,近期水廠不得不首次增加硫酸銅除藻工序。


來源:人民日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