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評論》:中國空軍之謎
中國被普遍認作是下一個超級大國。在過去10年間,中國經歷了驚人的經濟增長,並著手進行大範圍的國防建設。然而,中國的空軍仍然非常弱,其作戰能力大大低於美國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武器庫主要由從俄羅斯進口的側重於防禦的戰鬥機組成。中國用於進攻的轟炸機的缺乏及其繼續依賴外國製造的飛機,讓美國的國防計畫制訂者感到困惑。中國的學說顯然滿足於依靠導彈來投射力量,這與美國有關空中優勢重要性的思想形成鮮明對比。在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發動成功的空戰之後,中國的國防分析人士開始關注美國有關獨自依賴空軍與使用空軍、避免友軍及外國平民傷亡關係之間的辯論。在最近的出版物中,中國軍事院校的將軍們詳細討論了與空軍有關的話題--其中包括美國戰略空中優勢的組成情況以及如何減少或抑制優勢。中國的觀察家還注意到,科索沃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使美國人堅信在技術突飛猛進的情況下,空軍的效力與日俱增。
中國一直限制國內的飛機生產,而寧願投資研發彈道導彈、高射炮以及監視與偵察裝備。中國目前大約有200枚常規彈道導彈瞄準臺灣,而且以每年50枚的速度遞增。總的來說,中國武器庫有800架到1000架戰鬥機,其中許多飛機或多或少處於年久失修的狀態。在後冷戰世界,空軍被證明是越來越重要的力量,而中國對這一軍種相對的忽略成為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團。
中國空軍學說與美國學說的分歧成為另外一個謎團。美國學說強調取得和保持空中優勢,而中國學說強調先發制人和使用計謀。對付像美國這樣一個技術上佔上風的敵人,中國戰略家的忠告是使敵人喪失指揮空軍的能力。這種方法可能需要對敵人的機場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或者不那麼引人注目的是,使用外交手段離間敵人與地區盟友的關係。
這種戰略的卓越之處意味著在中國戰略家的心目中,惟一的敵人就是像美國一樣的敵人。不過,中國的國防聲明卻表明並非如此。他們分析的潛在威脅來自臺灣、日本和內部的叛亂分子等。因此,特別令人疑惑的是,中國軍方只有在與裝備更好的敵人爭奪制空權時才會考慮到空軍。美國在面臨國內外裝備不如自己或者自己相當的敵人時,至少會考慮部署轟炸機,並且很可能決定使用轟炸機。而中國的學說似乎把這種反應排除在外。中國對空軍的討論限制在通過使用高射炮、導彈以及通過形形色色的信息戰,來壓制敵方空軍的進攻。
我們應該把中國在飛機製造和飛行領域中的謹慎歸結於什麼原因呢?為什麼在空軍主導的時代,中國特許發展從地面發射的導彈而不是飛機和飛行員呢?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對文明因素--文化的、政治的和歷史的影響逐一進行考查,這些文明因素的作用仍然鮮為人知。如果把文化與政權的特色考慮在內的話,中國對空軍態度的內在邏輯就變得清楚了。
美國《政策評論》雜誌6-7月號文章
- 關鍵字搜索:
-
《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