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還是死,是一個問題──文革期間知識份子自殺現象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電影在大陸非常走俏,其中尤以《追捕》為典型。我記得看完電影后,同學們最青睞的是裡面的這幾句台詞:「你看這天是多麼的藍,走進去你就會融化到裡面……昭昌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請你也跳下去……」
電影裡的壞蛋在「引導」由高倉鍵扮演的警察跳樓自殺,並將把殺人的罪責駕禍給他。
20多年過去了,那幾句台詞我還記得。而且,每當我聽到一些人指責「知識份子」在「苟且偷生」的時候,我彷彿都能聽到這樣的句子:
「屈原死了,嵇康死了,老舍也死了,你為什麼不死?」
「蘇縱敢冒死諫楚莊王,董狐敢寫『趙盾弒其君』,齊太史兄弟一直被殺死了三個,但他們的四弟照樣敢寫『崔杼弒其君』,為什麼現在的知識份子都沒有了擊鼓罵曹的勇氣?」
我上小學的時候,還學過革命烈士豪邁的詩句:
「為人進出的門緊閉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啊給爾自由。」
我讀這首詩的時間自然在胡風案之後。但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卻不知道胡風用真誠的30萬言,不但為自己換來了身陷囚籠,還使多少人因成為「胡風死黨」而家破人亡!梁漱溟如何,陳寅恪如何,就連寫過《白楊禮讚》的楊朔,下場又是何等的淒慘。死,諫諍而死,最終能換得什麼?如果知識份子用自己的死真的能夠換來一些什麼的話,那麼,今天的中國早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屈原以後不該再有昏君,嵇康以後也不該再有暴政,又何以輪到要讓老舍去跳湖呢?而老舍以後,還有多少人也死了。2001年8月4日,謝泳先生在《百家雜談》網站上發表了長文:《1949∼1976年間中國知識份子的自殺情況的初步考察》,文中寫道:
「本文擬初步考察1949∼1976年間中國知識份子的自殺情況,這期間中國知識份子自殺的數量是驚人的,尤其集中於1957∼1967年前後約10年之間,而這10年中知識份子自殺的原因和1957年的反右運動及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密切相關,比如湖南南道縣在1967年8月到10月之間,被迫自殺的人數即達326人,文革期間,零陵地區自殺人數就有1,397人(《瘋狂歲月──「文革」酷刑實錄》,轉引自《大時代文摘》1997年7月10日8版,廣州),也可以說這兩次政治運動是導致知識份子自殺數量急劇上升的直接原因。」
謝泳先生還製作了一個「40位著名知識份子自殺名錄」,因篇幅所限,我無法在此全部引用這個表格。但我還是要簡化引用其中的一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知識份子的死──
姓名 生年 自殺 自殺 自殺 時間
所在單位 年齡 方式
傅雷 1908 上海文聯 58 上吊 1966
老舍 1899 北京文聯 67 跳湖 1966
儲安平 1909 九三學社 57 跳河 1966
鄧拓 1912 北京市委 54 上吊 1966
範長江 1909 新華社 61 跳井 1970
楊剛 1905 人民日報 52 自縊 1957
聞捷 1923 上海作協 48 煤氣 1971
張若名 1902 雲南大學 56 投河 1958
方書春 1916 北京大學 43 自縊 1957
周瘦鵑 1894 蘇州博物館 67 跳井 1968
…………
我現在在引用這個表格的時候,內心還是不能平靜:我不知道,他們是死、還是活著更有意義?而在我內心深處,更觸動我心弦的是文革期間林昭和張志新的被折磨致死。為什麼都到了現在,她們的死還不能被真像大白地把全部資料披露?她們最該被書寫、被立傳的。可是,她們的死並沒有換來我們今日對「文革」的徹底批判和追述!
所以,生、還是死,從很遙遠的古代一直到今天還是一個問題。
(轉自「民主論壇)
- 關鍵字搜索:
-
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