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曾模擬七次核武轟炸

三峽大壩到底怕不怕核彈?

  湖北「楚天都市報」報導說,三峽工程的有關專家表示,三峽大壩具有較強的抗戰能力,實驗結論是,三峽潰壩不致對下游六省一市造成毀滅性破壞。

  專家說,實驗表明,因三峽大壩是混凝土大壩,壩高和壩寬都超過一百米,能夠抵禦一定的常規武器的襲擊。但能不能抵禦核武器的襲擊?

  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說,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二年,中國科學家曾對四座類比大壩進行了七次核武器模擬轟炸實驗,取得了極其珍貴的資料。實驗顯示的最嚴重情況是,當大壩被一百萬噸的核武器命中時,會產生一千米潰口。

  專家稱,正因為考慮到戰爭因素,早在一九五八年,三峽工程人防問題就已經提到議事日程,在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成立了人防小組。人防小組彙集了六十多名各方面專家,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首先進行了三峽工程抵禦常規武器襲擊的實驗,取得了大量真實、可靠的實驗資料。

  從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八年,專家連續進行了三峽潰壩實驗,研究三峽大壩在遭受核武器襲擊後,潰壩洪水的影響範圍,以及減少損失的對策。

  首先,戰爭打響前,三峽水庫可以在五至七天內將水位降到安全位置,如此將大大減小潰壩所造成的災害。

  再者,三峽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水庫的長度達六百多公里,平均寬度僅一點一公里。這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江水從庫尾流到大壩處,少說要兩天的時間。

  多次潰壩實驗表明,潰壩後第一個洪峰的暫態流量雖然很大,但總流量有限,下瀉受阻,加上被淹地區的調蓄,其對下游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聯合早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