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密碼:警惕上海發生大瘟疫

【看中國報導專稿】聖經密碼能夠驗證過去3000年裡發生在人類歷史上的事件是不言而語的。

但是從聖經密碼中得到的最出名的預言是《聖經密碼》一書作者麥克。德洛斯寧(MichaelDrosnin)做出的,他曾經是著名的〈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記者。他寫道,「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我飛往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會見伊茲哈克.拉賓總理的至交好友,詩人查伊姆.古裡(ChaimGuri)。我交給他一封信,他則立即轉交給拉賓總理。「有位以色列數學家已經發現聖經中暗藏密碼,透露聖經成書後數千年來重大事件的詳情。」我在信中寫道。「我所以告訴你這件事,是因為你的全名伊茲哈克.拉賓唯一在聖經密碼出現的一次,赫然有『刺客將行刺』幾個字跟你的名字交叉。」[此事千萬不可輕忽,因為安瓦爾.沙達特和約翰與羅勃.甘迺迪兄弟遇刺事件也在聖經密碼的記載中;已沙達特的個案而言,凶手的姓氏名字.行凶日期和作案方式都一一名列。」「我認為你將有大難,但這危機是可以避免的。」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四日,有位自稱替天行道的男子一記黑槍,赫然證實三千年前密書於聖經中的凶手確有其人。」

本文就當前中國的「上海」看聖經密歷史是如何安排的。

研究發現(見圖),在「上海」的周圍出現「伊波拉」(Ebola)「病毒」(virus)「吃…的動物」(eater)「骨頭」(bone)「五月」(May)「六月」(June)「七月」(July)。這裡,很可能暗示在「五、六、七」三個月上海會發生一種連「人的骨頭都能吃的病毒」,「伊波拉」一詞的出現可能是讓世人驚覺。如果這一病毒真的流行,世界將不再能容忍中共政府的掩蓋了。


聖經密碼(點擊小圖看大圖)

研究還發現,在「上海」的周圍相繼出現的還有「江澤民」的簡寫(J•Z•M)「獨裁者」(dictator)「消除,踢出去」(expelled, kickedout)「死亡」(death),「經濟」(economy)「危機」(crisis)等。

2003年5月18日

-------------------------
附:

伊伯拉病毒(Ebola virus)出血熱

壹、疾病確認(Identification)

感染本病毒除了會有發燒症狀外,其主要特徵是會突然出現高燒、肌肉疼痛、咽頭炎、嘔吐、腹瀉、斑點狀丘疹、腎、肝功能衰退及出血的現象發生。由實驗診斷發現感染者的肝臟、脾臟及腎臟受到相當程度的傷害,其它如胰髒、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臟也都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傷害。較為顯著的特徵是會有淋巴球減少(lymphopenia),嚴重的血小板缺少、SGOT上升。在非洲感染伊伯拉病毒(Ebola virus)的死亡率約50%∼90%。實驗室診斷主要是以間接螢光抗體測定法(IFA)、酵素免疫試驗法(ELISA)或西方墨點法(WB)來檢測具專一性的IgG 抗體(有專一性的IgM 抗體存在,則顯示病人是近期感染),IFA 的方法是利用單株抗體來偵測病人肝細胞中是否有病毒抗原存在;以細胞培養或實驗動物天竺鼠來培養分離病毒。同時也可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人的肝細胞切片是否有病毒存在。任何有關伊伯拉病毒的診斷、研究等工作均具有高度危險性,因此操作時應在生物安全等級4(BSL-4)的實驗室內進行,以保護工作者本身或社區民眾的安全。

貳、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伊伯拉病毒粒子之直徑約80nm,長約 970nm,為線狀病毒(Filoviridae) 之一屬,構造至為奇特呈長條型,有些則呈分枝或捲曲,長可達10微米(microns) 。伊伯拉病毒具有獨特的抗原性,與其它已知的感染原或病原體皆無任何之關連。由薩伊及蘇丹等地所分離到的病毒,其抗原性與生物特性也有所差異。

參、發生情形(Occurrence)

伊伯拉病毒是於1976年首次在赤道附近的蘇丹及鄰近的薩伊出現。第二次流行是於1979年發生在蘇丹境內的同一區域。由血清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疫區內,沒有任何病徵的個體,約有7%的人具有伊伯拉病毒抗體。在撒哈拉沙漠附近的幾個地區也發 現有些居民的血液中具有抗伊伯拉病毒之抗體存在,但是這些與具高毒力的伊伯拉病毒之間是否有關連則不十分清楚。

肆、傳染窩(Reservoir)

雖經多方的努力研究,目前仍不清楚何種動物是伊伯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伍、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本感染症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感染,因此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 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到目前為止所有從被污染過的針筒、針頭而感染伊伯拉病毒的病人皆已死亡。在病人痊癒後七週內其精液中仍有病毒存在可傳播疾病。

陸、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約二至二十一天。

柒、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在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中只要有病毒存在即具傳染力。在薩伊所發生的病例當中約有 5%是屬於重複感染,在蘇丹則達10∼15%。由實驗室的檢驗發現伊伯拉病毒在病徵出現後第61天仍可自精液中檢測到病毒,但第76天則無病毒存在。

捌、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不分男女老幼,都可能被感染。

玖、防治方法(Methods of Control)

患者、接觸者,周圍環境之處理:病患在九週內應避免性行為。

一、應立即呈報衛生單位。

二、隔離:

應立即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並將病房設於遠離出入頻繁處,以防止隔離醫院成為另外一個感染源。但無需將病房遷移到特殊之檢疫場所。由於曾經發生過院內感染,所以在採取檢體如體液、分泌物時須格外小心謹慎,並採取較為嚴密的防護措施。

三、立即進行消毒: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唾液、血液及其它與病人有直接接觸過之物體,包括實驗室用來診斷、測試血液樣本的儀器設備皆須以5%次氯酸鈉或含0.5%酚(phenol)之清潔劑進行消毒,其他可以用高溫滅菌之物品,則應以高溫高壓滅菌、焚化或煮沸等方法處理。實驗操作應該在具有特殊高度防範措施的設備下進行,如果沒有此類設備,則應避免實驗操作, 並且應由具有經驗及熟練的技術人員,利用所有可資保護的裝備如手套、安全操作箱、防護罩等來處理病人的檢體。血清可先加熱至60?、30分鐘使病毒失去活性。在美國有輕便可攜帶式具防護作用的實驗室設備,及合格的熟練檢驗人員,可向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 申請支援。最後要用含有0.5 %酚類化合物之次氯酸鈉做徹底的消毒滅菌,此外也可考慮用甲醛來熏蒸消毒。

四、檢疫隔離:

對與病人有親密接觸的人採嚴密的監視。

五、疫苗接種:

無疫苗可資預防或治療。

六、接觸者與感染源之調查

對所有與病人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員進行檢驗,對象包括與病人生活在一起或照顧他們的醫護人員,實驗室負責檢驗的人員,不經意接觸到已持續有三個禮拜病徵的病人等。對所有疑似的接觸者應採下列的監視步驟 : 每天應測量體溫兩次並至少持續三週,當體溫高於38.3?(101 ?)時,應令其住院並加以隔離觀察。確認病人在發病前三週之行蹤及住所, 並在該區找尋是否有未被報告或診斷出來的病例。

七、特定治療:

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發病六天內自靜脈注射 Ribavirin(Virazole),開始時之劑量為30mg/kg,接著改以15mg/kg 之劑量每6小時一次,連續四天,最後以8 mg/kg之劑量每 8小時一次,連續六天。

本文留言

作者玄桃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