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混合療法副作用大受到質疑

香港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高於全球其他地方,香港的治療方法因而受到質疑。有統計顯示,香港採用的藥物副作用較大,包括引致少數病人精神異常。

香港文匯報二十七日報導,香港政府二十六日回應傳媒查詢時指出,香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人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七點六,比率較世衛公布的百分之五、六為高。

香港政府二十六日回應傳媒查詢時指出,香港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人死亡率的計算方法,與世界衛生組織計算個案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做法是一致的,截至二十六日香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人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七點六,即在總數一千五百一十個病人當中,共有一百一十五人死亡。

不過,二十六日再有外國專家質疑香港用以對抗非典型肺炎病毒的三氮唑核(Ribavirin)全無效用,另有外國專家質疑香港使用「利巴韋林」和「類固醇」治療非典型肺炎的療效,他們認為這兩種療法對病人有害。新加坡衛生官員在視像會議上說,利巴韋林未能對付非典型肺炎,而類固醇只對部分病例起到作用。加拿大醫生更指出,利巴韋林的療效令人失望。而醫學會會長勞永樂說,利巴韋林抗病毒的成效,醫學界仍在摸索階段,難於評論其成效。

另外,威爾斯醫院的醫生證實,使用利巴韋林後,會有百分之二的病人出現精神錯亂等副作用。其中有一名男病人服用三劑醫生所開出的利巴韋林及類固醇後,突然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威院所醫治的二百五十個病人中,有五至六人出現這類病徵,包括貧血、短暫失憶等副作用。有醫護透露,有些出現精神問題的病人,會出現躁狂舉動,比如突然扯開醫護人員的口罩等,結果令醫護不幸「中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