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少拿槍的軍事家

毛澤東從本質上說是書生,是知識份子。他一生與書作伴,在書海中「游泳」,戰時行軍,在馬背上吟誦,在擔架上看書,直到暮年,猶在床頭堆滿了書。

有詩曰:「書生報國無長物,唯有手中筆如刀」;又有詩道:「莫謂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好像知識份子除了「筆」和「頭顱」,就沒有其他能報國的了。但是毛澤東不,他是知識份子,卻用槍桿子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1965年他在同斯諾談到自己時說,與其說我是寫文章的,不如說我能同反對我的人打仗更合適些。

毛澤東會打仗,但卻很少拿槍;雖然他提出過著名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論斷,並因此被人封為「槍桿子主義」,但他卻不喜歡弄槍,非到萬不得已不拿槍。

老將軍蕭克說他僅看到過毛澤東挂過一回槍,那是在井岡山的時候,傳說他被開除了黨籍,不能當前委書記了,便改當師長,在紅四軍成立大會上,毛澤東掛著駁殼槍。他詼諧地說:「身背盒子槍,師長見軍長。」

當然毛澤東也並非僅拿過一回槍,在危險的時候他還曾親自持槍衝鋒陷陣。1929年初,紅四軍下山向贛南閩西進軍,被國民黨軍劉士毅部窮追不舍,紅軍遠離根據地在白區作戰接連失利,險像環生,瀕臨絕境。在大柏地,紅軍下決心與追敵決戰。大年初一,紅軍在大柏地設伏,劉士毅部兩個團進入紅軍布下的「口袋」後,紅軍各部拼全力向敵猛攻。軍長朱德帶隊衝在前頭。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在這關頭也提槍親率警衛排向敵人衝鋒,身邊的警衛排長受傷了,他仍奮不顧身地向前衝。朱毛深知,紅四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鏖戰到第二天下午,終將敵兩個團大部殲滅,扭轉了紅四軍的被動局面。陳毅稱這一仗「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幾年後,被削了軍權的毛澤東戰地重遊,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豪邁詩句,可見他對這次戰鬥印象之深。大柏地一戰勝利,繳槍800餘枝,軍部動員大家背槍,很少拿槍的毛澤東這次帶頭背了一枝步槍,同戰士們走在一起。在毛澤東的影響下,許多戰士一人背了兩三枝步槍。

外國人說毛澤東的勝利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這話雖然說得有些浪漫,但不無道理。毛澤東是詩人政治家、詩人思想家、詩人軍事家。他是集軍事家的機敏氣魄,政治家的膽識圓通,思想家的深邃智慧於一身的詩人;或者說是集詩人的浪漫主義和豪放不羈氣質於一身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在他身上,詩人與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是相通的。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1936年12月,毛澤東在給女作家丁玲的詞中巧妙地引用了拿破崙的話。拿破崙說,一枝筆可以抵得過三千枝毛瑟槍。不過毛澤東的一枝筆,抵得豈止三千枝毛瑟槍。胸中有雄兵百萬,筆下似風雷激盪。毛澤東曾經開玩笑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的「四大家族」。

當然,「文房四寶」要與槍桿子結合起來才能打敗拿槍的敵人。毛澤東的「文房四寶」正由於有槍桿子撐著,才能打翻舊世界。毛澤東在延安對青年們說:「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那末,事情就好辦了。拿破崙說,一枝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枝毛瑟槍。但是,要是沒有鐵做的毛瑟槍,這個筆桿子也是無用的。你們有了筆桿子,再加一條毛瑟槍,根據拿破崙的說法,那末,你們就有了三千零一枝毛瑟槍了。有了這,什麼也不怕,什麼頑固分子也不怕。有了這,這些狗子敢來咬一口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